在中國領先企業的發展歷程中,企業經營行為中的研發、制造和營銷三個主要組成部分都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能,但是現在需要放在世界一流企業的陣營中去看,這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則需要轉換為:全球生產力布局、行業標準與技術創新引領、世界公認的品牌,再加上頂層設計的治理結構,這四個要素是構建世界一流企業內在要素。
長達40年(1978~2018年)中國呈現了奇跡般的高速增長,不僅極大改變了中國一窮二白的面貌,更為中國人帶來自豪的同時使世界震驚。
進入2018年,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新的篇章,經濟全球化水平不斷提高,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建立,中國已然步入了工業化后期,這些改變為中國企業帶來了更優的發展形勢,同時也帶來了更巨大的挑戰。人們普遍認為,隨著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世界開放程度增加,一部分中國企業更要有能力從縱向產業模式,深入整合全球資源,并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是的,一部分大型中國企業累計了相當長的一段高增長節奏,并擁有了一個相對好的規模基礎,這些大公司所蘊含的能量,是否有可能抵御未來幾十年發展的變化呢?是否能夠成為世界一流企業?正是本文需要探討的話題。
在悲觀者看來,中國企業的迅速發展只是一個易碎的泡沫,無論它多么巨大和多么五彩繽紛,都無法掩蓋內在的殘缺。在樂觀者看來,發展一向都是動態的,企業現在的狀態一定是成長的結果,不足不可避免,卻可以為未來提供可能性。關于中國企業的類似討論,這幾十年來從未停止過。那么挑戰到底在哪里?
如果要得到答案,我們不得不思考:影響企業業績最關鍵的因素是什么?將企業從價值活動角度進行衡量,則企業經營行為可分別由研發、制造和營銷構成。而這三部分的頂層設計——機制,或者稱之為“治理結構”,又從大局上決定了企業業績的發展速度和增長潛力。因此,研發、制造、營銷和治理結構構成了影響企業業績的關鍵因素。
在中國領先企業的發展歷程中,企業經營行為中的研發、制造和營銷三個主要組成部分都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能,但是現在需要放在世界一流企業的陣營中去看,這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則需要轉換為:全球生產力布局、行業標準與技術創新引領、世界公認的品牌,再加上頂層設計的治理結構,這四個要素是構建世界一流企業內在要素。因此,我們將從中國企業實踐中遇到的這些關鍵問題(或稱為關鍵難題)出發,尋找一條適合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一流企業的路。
01
全球生產力布局
全球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社會化生產網絡,在全球技術驅動的市場環境下,傳統的產業格局完全被調整,技術帶來的產業新格局以巨大的變動速度在發展著,在重構與優化中的中國領先企業,則更需要進一步加快國際業務部署,提高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顯然,經歷了國際化的一部分中國領先企業,已經具有了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眾多條件,而且不少企業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即使如此,就巨大的全球市場、技術帶來的廣闊的空間來看,中國企業距離世界一流企業,還有很大的空間與差距。
將管理思想的演化與跨國公司變化軌跡相結合,跨國公司的發展歷程可以進行如下劃分(見圖1):
中國企業海外生產力布局的狀況,已經出現了一些跨國化的模式,但是大部分的中國企業基本上是處在第一階段,即國際化階段。大部分的企業還只是把海外公司當作是母公司的附屬物,或者是設在其他國家的“據點”,并沒有真正實現全球經營的戰略布局。真正的全球布局需要有能力完成這四個階段的運營系統打造,發揮全球布局的資源效率與組織效率。
02
行業標準與技術創新引領
“今后的500強企業將是采用創新企業文化和創新文化營銷策略的公司。”企業文化學的奠基人勞倫斯·米勒預言,“最終的競爭優勢在于一個企業的學習能力以及其迅速轉化為行動的能力。”中國的十九大報告將創新引領作為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的重要領域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這不僅僅是國家戰略布局的選擇,更是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途徑。
1.持續的研發投入
中國領先企業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中,持續尋求不同領域的領先性。例如,華為在5G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力軍,而且華為具有雄厚的研發力量,優勢性的研發資金以及強大實力的研發機構、研發人員和研發技術,這些都為中國企業進一步創新提供了先天條件。
2.聰明的企業應該做什么
致力于通過創新增加產品附加值的企業,可以通過三種方式來進行:一是提升研發力,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二是工業設計,增加產品的魅力價值;三是營銷組合,提高市場的實效價格。
早期的聰明企業是選擇第三條路,靠營銷組合,獲得市場收益,這條路在改革開放的早期經濟發展中成效顯著。隨著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聰明的企業會選擇第二條路,靠工業設計獲得產品的附加值。處于數字化時代的今天,聰明的企業需要選擇第一條路,靠提升技術研發的能力,獲得產品技術創造的高附加值,并成為引領行業的領先者。典型的代表是微軟、蘋果、IBM、三星以及華為,這些公司持續投入研發,引進高端研發與創新人才,今天他們已經成為各自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正如可口可樂的一位總裁所說過的一句名言:“即使可口可樂公司一夜之間化為灰燼,憑借可口可樂這塊品牌,第二天我們仍能建立起一個龐大的王國。”品牌的確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人們都深深被品牌的魅力所折服。
品牌價值最終的發言權是消費者。最近10年來,華為、中國高鐵、海爾、美的、螞蟻金服、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等,一系列的中國品牌開始走上世界舞臺,并獲得消費者認可,這是一個極為令人興奮的事情。我們更期待,中國企業繼續在品牌打造上花大力氣,讓消費者真正感知和體驗到中國企業所創造的價值,從而讓中國企業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品牌價值。
03
治理結構更有效
我們所要探討的公司治理結構是個廣義上的概念,其主要包括所有權關系、董事會制度、激勵制度、決策系統等一切與企業高層管控有關的制度。中國企業需要市場規律和法律規范設立治理結構,而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如何保證決策有效性以及組織激活與效率的問題。
世界一流企業都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因為它們很清楚,企業的安全性和成長性均取決于該公司內設機構積極的履行職能。企業的本質是與利益相關者所構建的一系列契約關系的總和,具體是企業和所有者、內部員工、經營者、債權人、消費者、供應商等構建的契約關網。契約關系本身包含了關系主體間的平等化和獨立化的內涵,這就要求公司的治理結構上主體之間要是平等的、獨立的關系。不同主體間的契約關系交疊成網,契約網所觸及的各方為利益相關者,而企業的整體效率就是呈現在,契約網上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基礎之上。
企業要實現整體效率,必須要按照契約構建自己的治理結構。這也是對于那些想要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公司,一個最基本的要求。
04
結束語
最后,直線管理咨詢的營銷顧問要特別強調的是,一個公司的影響力到底從何而來?來源于它的規模?來源于它在行業中的地位?來源于它的話語權?那些大型公司的成功,是因為六個關鍵詞:遠見和野心,決心和執著、活力與創新,這些是他們共同的屬性。大型企業影響力的真正來源并非規模,而是因為它真正影響人們的生活,甚至是貢獻于人類的發展、世界的進步。具有以上特點的企業,才能從根本上成為一家具有影響力的企業。雖然經營行動是他們成為超大型公司的必備能力,但只有當企業可以真正深入人們的生活,通過為人們指明未來在哪里的方式,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時,才是企業產生持久影響力的根源所在。
因為它們幫助人們實現無論是近距離,還是遠距離的價值分享,所以它們成為真正有影響力的公司,這應該是成為世界一流企業最核心的要素。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旨在分享,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