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銷售工作中,“成交”可以說是最高目標。提到成交策略,大家往往將目光投注于職業形象、情商話術這些終端技巧上,而忽略了一個底層問題:客戶真正的需求在哪兒?
只有讓客戶產生明確的需求,才能快速實現成交。相比起售出產品,發現客戶需求、解決客戶問題、提供可持續方案,才是能夠幫助你的業務良性發展的高級銷售思維。
下面直線管理咨詢的營銷顧問分享一個案例,一位連續20年保持全國保險銷售業績前十的顧問,他的一套快速成交法,與你分享,一起來看。
先讓客戶有需求
今天我們學習第一個“需求成交法”。之所以第一個學它,是有原因的。你仔細看這幾個方法:
需求成交、信任成交、價值成交、利益成交、服務成交、事實成交。
如果你有過一些銷售經歷就知道,這幾個方法絕對不是獨立存在的。在真實的銷售場景里,你經常需要交叉使用。
而在這個過程里,“先讓客戶有需求”幾乎是所有銷售得以發生的第一道門檻。保險更是如此,畢竟買保險是在買一個看不見,也可能永遠用不到的產品,需求的迫切性很弱。
好在近十年,人們對于風險管理的意識增強了不少,難道你就可以沖上來賣產品了嗎?當然不是。
很多保險代理人最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把自己當成一個推銷員——“xx先生,我們公司新推出了一個年金險產品,現在買有活動,如果從我這兒買,再送你一份旅游意外險。”
還有些業務員,一段時間就專攻一個產品,比如某個產品的保費很高,他不管要見的客戶是誰,什么年齡,什么職業,什么家庭結構,都去推銷這個產品。在他們看來,拿到這一單,就算大功告成。
我只能說,這些代理人還是站在銷售端想問題,這種銷售思維下,可能能賺到錢,但肯定賺不長。
保險代理人要解決問題
這里我想先說一下我的觀點:保險代理人不是賣產品的,而是解決問題的。
你想,客戶的需求背后是什么?一定是一系列他擔心的問題——
以后想讓孩子出國留學,錢不夠怎么辦?
萬一以后得了大病,沒錢看病怎么辦?
以后退休了,收入太低,怎么保障晚年生活?等等。
你能替客戶解決問題,而且比別人解決得好。別人才會愿意為你的專業付費,交易才會達成。
所以,代理人的任務是,通過專業的保險配置和風險管理知識,幫助客戶梳理需求,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
如何利用需求成交法?
那怎么利用“需求成交法”,發現客戶的具體需求,并給出解決方案呢?說說我自己的做法:
去年我遇到一個客戶,就是典型的需求成交。而且是第一次見面,客戶就交了200萬的保費。這個客戶是轉介紹來的,因為有中間人的背書,我們第一次約見就非常順利。
當時正是疫情期間,我給她準備了一個抗菌的香囊;還準備了一盒茶,你可能覺得一盒茶沒有什么特別的,但我這盒茶里面有一張定制卡片,上面是一首根據客戶名字改寫的,有美好寓意的藏頭詩。
客戶當時覺得既溫暖,又驚喜,畢竟,誰也不會排斥別人的善意和用心嘛。
沒錯,即使我已經做過幾千個客戶,但我仍然會認真對待跟客戶的第一次面談。這已成為我的職業慣性。因為客戶的時間成本是很高的,這很可能是你唯一的機會。
所以,你可以準備一份見面禮,不能太貴重,體現你花了心思就好。
如果你做的是一些大客戶,能找到一些公開信息,你也可以提前收集客戶信息,這樣既能節省面談時間,也能讓他感到你是有備而來。
見面后,我也沒有直入主題地說保險。前一個小時,我們基本是在“漫無邊際”地閑聊。
這是一個建立信任的過程,人們通常會覺得,掌握對方的信息越多越具體,對這個人就越信任。
通過聊天我自己也嚇了一跳,這個女孩雖然是個90后,但她的年薪幾百、上千萬。她是做微商的,背后有一個非常大的團隊。
由于我們都是做銷售,帶團隊的,還互相請教了很多工作方法,瞬間變成了在工作上可以相互切磋的朋友。
聊完工作,我們又聊到了她的家庭結構。
她已經結婚,有一個跟她差不多年紀的老公,收入也不錯,一個2歲的女兒。雙方父母身體很好,每年給雙方父母的贍養費也很高。
另外,他們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很高,近期還有購置新房的需求;同時,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有很多規劃。
當然,他們也會老,大病意外都是要考慮在內的風險。好在他們一家人很有保險意識,過去幾年先后買了幾十萬的保險。
了解完客戶的所有需求以后,還有一件事兒要做——保單檢視。在需求分析當中,保單檢視是很重要的一步,這里我想重點說一下,它有兩個重要的作用:
一是,讓客戶清楚地知道,她過去買過什么保險,管什么,怎么用。
二是,查漏補缺,看客戶的哪些需求被滿足了,哪些沒被滿足。沒滿足的部分就是你要解決的問題。
我對這個問題重視到什么程度呢,這么說吧,曾經有一個同學主動找我買養老險,按理說,需求明確,我直接做個計劃書給他就行,這對我來說太容易了,馬上就能成交。但我沒這么做。
我說:“首先感謝你給我的機會,但我必須了解一下你過去買的保單,我希望設計一個合理的方案,真正幫到你,而不僅僅是賣一份產品給你。”客戶很認可這一點,把一家四口人的所有過往保單全部發給了我。
當時我跟團隊的三個人,花了整整一天,為客戶做了詳細的檢視和梳理。還寫了一份總結,告訴客戶哪些問題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急需解決。客戶看后說:“難怪你能做得這么好,你太專業了。”
所以,保單檢視必須做。很多代理人不愿意做保單檢視,耗時耗力,看上去離成交太遠了,這是錯誤的想法。
只有梳理保單,才能找準客戶哪些需求點沒有被滿足,這對你做好方案是非常有益的。
需求成交法的五個步驟
言歸正傳,回到前面的案例。
當時我就請她打開App,檢視了一遍過往保單。發現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之前的保單是在不同的業務員手上做的,大部分是終身壽險或者健康險,因為這兩種險是必須要買的,怎么買都不會錯。
為什么業務員沒有給她做別的方案呢?在我看來,無非兩種情況,一種是代理人專業度不夠,就是我前面說的,沖著賣產品去的,沒有幫客戶做家庭結構和資產結構的梳理;另一種是,客戶不信任代理人,不想透露家庭和收入情況。
所以,從這你就能看出,先跟客戶聊聊工作和家常有多重要,信任能幫你爭取更多信息,了解更多真實需求。
示意:保單檢視了解完客戶需求,檢視完保單,接下來你就要沿著時間線,解決客戶最緊迫的問題。
首先,客戶有一個很緊急的需求,就是購房,價值2000萬以內的。我問她,你手上現在有多少現金,她說2000萬。
那我的第一個建議是,用其中1000萬作為購房首付,等于首付50%,按揭20年。注意,這里我給的首付建議是比較高的。
如果客戶是固定工作,收入不是太高但穩定,我會建議首付付低一點,比如30%左右,這樣現金流負擔就會小一點;但像她這種情況,現在是收入高峰期,而且波動大。所以,我建議首付50%,減少未來的還款壓力。
好的,那剩下的1000萬現金怎么安排呢?我了解到她把這些錢放進了短期理財產品里,我說,這樣就太可惜了。
我給她重新做了規劃,一部分做基金,一部分做債券,提高她整體的收益率,這部分收益其實也能覆蓋掉贍養雙方老人的費用。
購房需求和贍養費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要安排夫妻兩個人的健康保障了,因為他們是家庭支柱,一旦生病對整個家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雖然他們過去買了幾十萬的重疾險和醫療險,但沒有人真正結合他們自身的情況去量身訂做,都是這里買幾萬,那里買幾萬。而且從他們的收入水平來說,過去買的保額也是遠遠不夠的。
我經常說,重疾險也被稱為“收入的損失險”,正常情況下,保額應該是年收入的5倍。因為一個人如果生病,起碼有三筆錢要用:
第一筆,養病的錢。買藥、住院都是養病。
第二筆,護理的錢。請護工,買營養品。
第三筆,收入損失的錢。一個人病了,尤其是大病,可能五年不能正常工作,沒有收入。事實上,一個人就算得了重大疾病,5年內都沒問題,5年后的死亡率跟正常人是一樣的。
重疾險保額至少買年收入的5倍,就是基于這三筆錢的份額來估算的。當然,如果買不了這么高,我現在又有一個新觀點,那就是至少是你年支出的5倍。
大病安排好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養老,我又讓她拿一部分錢,放進了養老金里。
最后,我給她的女兒設計了教育金方案,等孩子十八歲了,上大學或者出國留學提前準備好資金。
你會發現,在初次面談里,我扮演的其實是一個財富管理專家和風險梳理專家。這可能跟我的直接業務和利益不相關,但我仍然會認真、嚴謹地去幫客戶規劃好。
這就是我前面說的,代理人不是賣產品的,是提供解決方案,替客戶解決問題的。客戶聽我說完整個方案,非常滿意,當晚就交了200萬保費,做了4張保單。我那天也非常有成就感。
這就是我用“需求成交法”促成的整個過程,簡單總結一下:
第一步,初面準備:用心的見面禮或做好客戶背景的功課。
第二步,建立信任:見面后,不直入主題,從雙方的交集開始聊,增進彼此感情。
第三步,收集信息:了解客戶的家庭結構、收入結構、資產配置情況。
第四步,保單檢視:按險種查漏補缺,可以按這幾大類梳理:意外、醫療、大病、養老、理財、子女教育、財富傳承。
第五步,設計方案:沿著時間線,為客戶設計保險方案和其他資產配置方案。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旨在分享,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