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世界很美妙,也很殘酷,這個普世規則也在影響每個企業的發展。
雖然都知道打價格戰不好,折價或者低價銷售其實不僅在摧毀利潤體系,也在摧毀品牌。但是也必須明白,價格戰是直接擊垮競爭對手,獲得更大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定位之父杰克特勞特曾經說,應對價格戰最好的辦法,是你能讓自己“漲價”。企業能找到與競爭對手差異化的價值點,就更可能吸引客戶和你做生意。
問題是,那一點在哪呢?
1
很多企業經常會陷入一個認知的誤區,業績不好,就多招銷售去補充,銷售也不行呢,就找渠道來補。
生意好點了,總認為是因為產品不錯。“感覺上我們的產品很不錯啊,可以打90分、100分,總是感覺好像還是營銷不夠,只有60分、70分。總認為我的企業還是有優勢,產品做的真的還是有競爭力。”實際上呢,這種所謂的“優勢”,是靠強營銷來獲得的。可能有的人會想,能不能同時把產品、營銷、渠道都做好呢?
實際上,沒有一家企業能把所有的事做好,哪怕有足夠的錢,也不可能同時做好所有的事情。企業的發展就像不斷在修補短板,最終讓整個體系逐步上升到一個平衡的狀態。所以,企業在不同階段,必須分清輕重緩急。最糟糕的是什么都做,但是每一樣只做那么一點點,這樣的平衡也意味著平庸。
2
中國大量的基礎制造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他們可能已經在專業領域技術上有了突破。但是,在傳遞價值上,在現代化的營銷和渠道上沒有一個管理系統。當我們從一個旁觀者來看,過去的十年,是中國家電、電子、機電、智能手機等制造領域發展最快的十年,也是環保行業發展最快的十年,當然,也是對類似設備需求量增長最快的十年。
可惜,因為沒有去重視和用好互聯網,不僅浪費了大量的商機,也浪費了借力互聯網在更多應用領域尋求進入與突破的機會,發展速度和效果相差至少6-8倍。
互聯網之所以對傳統企業形成劇烈沖擊,主要是因為傳統企業傳遞價值的效率太低,而互聯網大大提高了傳遞價值環節的效率。
同樣品質的商品,因為你的傳遞成本下降,產品可以在互聯網上被更多的顧客看到,消費者也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買到,這就是傳遞價值的創新。
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的一個區別在于,對用戶體驗的重視程度。
這是很多企業的短板,大家覺得產品賣出去了,交易就完成了,就跟我沒關系了。這種想法本質上就是缺乏對用戶的關注。
你賣出去的產品就是為了解決用戶當下的需求嗎?并不是,這只是基本的,它還可以是一個提供服務的過程,就像星巴克賣的只是咖啡嗎?
不,這杯咖啡在服務用戶的時候,還能給顧客提供一個舒適的空間。
同樣,制造業還具有提供后續維護的服務,這就有了延伸需求的可能。
把交易的結束當成持續服務的開始,關注用戶的體驗就能在傳遞價值這個環節上創造出更多的顧客。
3
很多的中小企業仍然有著巨大的成長空間,這個空間來自基礎和跨領域復合的知識結構。目前,在基礎的管理系統中仍然缺乏知識和智慧的支持,更不要說在社群營銷、數字經濟、品牌營銷上的嚴重匱乏。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你要找到很濕的雪和長長的坡。
這個長長的坡就代表著行業賽道的選擇、市場的大小。很多企業現在已經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長坡,并且用專業的技術完成了“上坡”的任務,有了一個大大的雪球。但是,傳遞價值的環節就像是“下坡”,營銷和渠道上的缺乏會讓雪球受到損耗。
當雪球滾到消費者身邊的時候,那個大雪球可能變成了一個小雪球。
所以,除了有“用戶思維”的概念之外,我們還應該憑借營銷和渠道上的創新,提升自己在專業領域全球的競爭力。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旨在分享,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