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明確的目標,是激發員工活力的一個秘密武器。
通常,公司決策層會有很多想法,這里也要改,那里也要提高,源源不斷地制定各種新目標,這往往導致現場員工思維混亂,失去工作重心,結果可能導致什么都半途而廢。
既然把公司經營全權交給了毫無管理經驗的員工,那么盡可能簡明扼要地給出一個發展方向就顯得尤為重要。
“單位時間核算”(每人每小時創造的附加值)正好符合了這一要求。
提高單位時間核算的方法只有三種:增加銷售額、削減費用或者縮短勞動時間。
只要瞄準其中一種,并想方設法去改善就可以了。
月初制定單位時間核算預算的時候,有一項必須要考察的內容,即計劃在原有實力基礎上再提高多少。
無論預算是高是低,都必須要能體現出創新點,并且一定要是一個竭盡全力才能達到的數值。
目標越苛刻,達成目標時的成就感就越強烈。
國分工廠半導體零部件第二事業部PGA第一制造科負責人肝付弘幸先生提到:
“這種成就感其實也就是月底最后一天的四五分鐘時間,就是中午統計完畢,午飯之前的那四五分鐘。
吃完午飯,就該考慮下個月的計劃了。
在這一刻,哪怕是曾經爭得面紅耳赤的員工都會忘記曾經的不快,盡情分享達成目標的喜悅。
那種感覺特別好。”
阿米巴模式中,單位時間核算制度能夠引發阿米巴之間的競爭。
單位時間核算數值與銷售額、利潤不同,不受阿米巴規模及產品的影響。
即使規模很小的阿米巴,只要提高工作效率照樣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績。
當然阿米巴業績會受市場整體走勢的影響,因此不能單憑數字來斷定每個阿米巴業績的好壞,還要考察具體的運營情況。
但數字的使用必然會激發員工不服輸的精神。因此阿米巴之間既是交易關系、合作關系,同時也是競爭關系。
例如,國分工廠的機構零件事業部的制造部,分為一科和二科,雖然兩個科制造的產品不同,但卻都非常在意對方的單位時間核算數值,互相把對方看作是自己的競爭對手。
由此可見,單位時間這一指標,有利于公司內部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阿米巴經營正是通過營造這種競爭機制來不斷改善經營體制。
本文摘自《稻盛和夫的實學:阿米巴模式》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旨在分享,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