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一來,各種總結報告開始排上日程。如何讓這些文字,既有高度,又不流于形式?這確實是一個難題。
01、第一部分:交待背景
我們的任何行動,都是戰略的執行落地。
所以,在開篇的時候,有必要對行動的背景進行簡要闡述。以下舉幾個常見的例子:
第一、對于公司層面的報告。
一般會從宏觀環境入手,再過渡到行業情況,最終聚焦到公司在這背景下的發展方向。
《恒瑞醫藥2017年年報》
第二、部門層面。
更多是強調「圍繞公司戰略」開展了XX工作。例如:
聚焦提質增效,全力攻堅克難,向運營要生產力,發現主要的風險點和失血點……
最后,個人層面。
開篇則可以更加人情化,比如:
今年是來公司的第五年,做了角色的轉變,明顯感覺挑戰增加……
總之,開篇的作用是交代清楚做事的邏輯基礎。強調沒有偏離主航道,服務于公司和部門發展的大局。
02、第二部分:內容摘要
鋪墊過后,便進入了「秀肌肉」板塊。
在具體陳述細節前,需要用幾句話說明核心業績 。這有點像論文的摘要,方便他人快速獲取關鍵信息。例如:
《廣發銀行2014年年報》
03、第三部分:強調貢獻
接下來,便是具體的任務闡述。
首先是聊貢獻,它分為兩類:標準貢獻和特殊貢獻。
1.標準貢獻
一般來說,就是完成了哪些 KPI 。在表達時,不要只是停留在陳述單一數據,例如完成 500 萬銷售額——因為這沒有感覺。我們要用別人的、行業的情況來襯托自己。
例如:
和任務比。如:完成年計劃的120%。
和去年比。如:同比增長 50%。
和別人比。如:區域排名第三。
和公司其他團隊比。如:公司排名第一。
和行業比。如:在行業平均增速為 5% 背景下,實現 10% 的業績增長。
總之,哪個有利于自己,就和哪個比。
2.特殊貢獻
企業的發展不止包括經營業績。
這時候我們可以借助企業考核經典工具:平衡計分卡(BSC)。它包括四個維度:
財務(Financial)
客戶(Customer)
內部運營(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
學習與成長(Learning and Growth)
標準貢獻一般是圍繞「財務」項來談的。而特殊貢獻,則可從其他幾個維度展開。例如:
1.客戶:客戶滿意程度提升至XX,客戶贏利能力提升XX%……
2.內部運營:制定了XX規章制度,標準化流程……
3.學習和成長:進行了X場培訓,向兄弟公司輸送人才X人,改善信息系統,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
這一系列都是保障業績完成的基礎,是重要的支撐模塊。
04、第四部分:發現不足
沒有哪項工作是完美無缺的。所以,沒有必要避諱這個版塊。
但是,寫不足的目的并不在于承認錯誤,而是「向失敗要回報」。
重點聊聊:如何改進現有做法,如何擁抱挑戰背后的機遇。更多的,是看見對不足的思考,對未來的發展期望。
05、第五部分:來年計劃
這部分涉及到來年計劃。如果有詳細的方案,那么就一五一十地講出來。
而如果不太系統,那可以采用并列的方法來表達,例如:
1.關鍵詞:明年將圍繞五個關鍵詞開展工作,一是「走出去」,二是「煉內功」……
2.扮演角色:明年將扮演好三個角色,一是「后視鏡」,二是「望遠鏡」,三是「照妖鏡」……
3.角色轉換:明年既要做好「獵人」,抓業務,提業績;也要做好「牧人」,強管理,建梯隊。
1.交待背景
2.內容摘要
3.強調貢獻
4.發現不足
5.來年計劃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旨在分享,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