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現代的企業,擁有多少資產?大概率來說,企業的辦公室是租的,電腦也是租的。一個現代企業真正的資產,就是這個企業掌握的知識。
直線管理咨詢的營銷顧問認為一個企業的知識,不是高等學府課堂中的知識,而是企業在市場中摸爬滾打的過程中,沉淀下來的第一手經驗。
這些知識,不完全存在在老板們的頭腦中,而是分散在每一個在一線奮戰的團隊成員的頭腦中。
舉一個例子,要想了解如何做好電商運營,電商平臺的CEO大概率是說不清楚的。這個問題你應該問店小二,因為店小二們才是每天在做運營的那些人。
那么,站在企業的角度,如果店小二們離職了,電商平臺要如何平穩運營呢?
任何企業都無法承擔第一手經驗的大面積流失。
如果知識不能被萃取,那么就無法被企業留存和運營。
內 部 挑 戰
傳統的企業面對的內部挑戰,是無法在知識傳承的同時兼顧知識創新。
傳統企業知識傳承的方法是培訓。很多企業都花了大量的時間進行員工培訓,從入職培訓,企業文化培訓,到中層管理者培訓,等等。這樣的培訓體系,有效,但是低效。
為什么低效?因為在培訓體系中,知識是自上而下流動的。知識從老員工流向新員工,再流向未來更新的員工。
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下,單向流動的知識體系,無法幫助企業萃取所有的實踐知識。因為知識來源于創新,而創新的實踐者,是一線的年輕員工。在傳統的企業知識系統中,一線的年輕員工對知識只能被動接受,無法主動輸出。
大量的知識創新,在企業內部被排除在了知識傳承體系之外。
外 部 挑 戰
企業還面臨著很多外部的挑戰。
很多企業想要對外宣傳,想做公眾號,就招聘一個做公眾號的編輯。但是,一個新媒體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并不懂企業的業務,他的新媒體運營知識是無法解決企業的宣傳問題的。
對外宣傳真正的難題不是如何運營新媒體,而是你被自己的專業知識局限了,導致無法簡明地講給外行聽。
企業往往會面對一個兩難的局面:講得簡單的時候用戶能聽懂,但是違背企業的初心。按照企業的初心去講,企業倒是安心了,但是用戶又聽不懂了。
究其原因,可以用一個詞概括,叫“知識的詛咒”。
知識的詛咒,就是你越懂一個門類的知識,就越難跟外行說清楚。
一個好的知識產品,應該能夠把握住知識的起點和終點,既不曲解知識生產者的原意,也能確保知識被用戶所理解。
如何破解??——《經驗萃取》。
你會說我們企業的好經驗有的是,我們員工之間也常常“分享”經驗的。這些看似人人都有好經驗、絕招、技巧,但是它沒有經過“經驗萃取”!
沒有萃取的經驗,是零散的、片面的;過時的、陳舊的;偶然的、難復制的。
萃取之后的經驗,是結構化的;是能夠遷移復制的;是有具體主題和運用場景的;是能為企業帶來長期價值的。
“經驗萃取”的本質是解決問題。
首先是拆解問題,把大問題變成更細致的問題。
然后是萃取方案,把細節量化,然后標準化。
最后輸出成果,就是通過經驗萃取而擁有了問題的解決方案,把解決問題能力的步驟標準化,變成清單,在整個團隊內復制,是成果的擴大化。
通過經驗萃取,可以做到:
1. 一個員工調崗或離職時,能夠“將經驗能留存下來”確保崗位工作的傳承過渡;
2. 管理者、老員工、高績效員工的經驗可以轉化成集體智慧,提升團隊整體能力;
3. 將零散經驗系統化、偶然經驗標準化,避免“個人經驗主義”和重復錯誤發生;
4. 將隱性經驗顯性化,成為組織內的最佳實踐成果,優化工作中的執行標準;
5. 外部知識轉化為符合企業內部DNA的內容,結合內部經驗,建立自主知識體系。
隱性經驗顯性化;偶然經驗標準化;碎片經驗結構化;個人經驗組織化。
在“經驗萃取”的基礎上,實現企業《崗位經驗內化》。
崗位經驗內化是一種方法技能,是容易培養和遷移的一種通用技能。
部門經理和內部講師學會這項方法技能后,就可以總結部門或崗位中的工作實踐,把隱性經驗顯現化,顯現經驗系統化。
所以,將企業既有崗位專業經驗進行總結、梳理、沉淀、升華和傳播,是企業最有戰略性的投資,這項投資會帶來長期的豐碩回報:
1. 將崗位的優秀經驗提煉出來,化隱形知識為顯性化,建立企業知識庫,可以防止組織優秀經驗的流失;
2. 沉淀出緊密結合業務的培訓課件,用于企業內部傳承轉化,可以確保培訓效果并批量節約培訓經費;
3. 讓參與者提煉和總結崗位經驗,檢視不足,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對參與者本身就是人才的培養方式;
4. 通過崗位經驗梳理可以審視和優化崗位工作標準, 推動企業學習型組織建設,成為行業標準的有效引領。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旨在分享,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