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反思行業之痛,
糾正戰略的理解偏差
我曾在家電行業待過20年,感受到行業困境帶來的壓力。那時,在這個最具有企業運營能力、最具有競爭力的行業里,出現了一些根本性的困惑:關于核心技術的問題、關于品牌的問題、關于全球化的問題、關于渠道的問題等等。似乎每一個問題,都可以讓家電企業陷入困境。
更困惑的是,家電業的經理人感覺痛苦的緣由是不能夠思想,認為在這個行業思想者無法生存,除了價格戰、做銷量之外,這個行業根本沒有戰略可言。
造成這些困惑的原因,從根源上講,應該是對于戰略的理解有了偏差。
如果從經典的戰略定義上講戰略,戰略的大師們已經表述得非常清楚。我更愿意從戰略的理解這個角度來詮釋,戰略理解的過程可以用以下方式描述:
戰略起源于“一個美麗的夢”
由這個“美麗的夢”引出戰略的定位
基于戰略的定位來界定核心競爭力
再由核心競爭力來界定核心能力
如果是這樣來理解戰略的話,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戰略只有在起點的時候是一種“思想”或者“理想”,但是進入到戰略在企業的表現能力上的時候,戰略則演化為企業的核心能力。
因此,我認為戰略是思想更是行動。
不管企業具有多么美好的夢想,如果企業不具備核心能力,就無法擁有戰略的能力。不要簡單地認為企業具有戰略規劃就具有了戰略能力,也不要簡單地認為價格能力就不是戰略的能力。理解戰略不能夠基于企業自身,必須基于顧客的價值,必須基于環境,必須基于對于理想與現實的理解。
02
對經理人的要求:
做實實在在的實踐者
如果我們需要解決這些困惑,還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經理人角色的問題。
經理人作為個體可以是一個充滿理想的人,可以是一個熱愛思考的人,也可以是一個不屈從于現實的人,但是經理人在工作中,他需要承擔職業所必須承擔的角色。
這個角色決定了他必須是一個充滿理想而又腳踏實地的人,必須是一個熱愛思考而又身體力行的人,必須是一個面對現實解決問題的人。一旦成為經理人,你所承擔的責任要求你需要如此行事、如此思考。
我曾經講授一個專題課程:「職業經理人的素養」。在這個課程中,我列舉了經理人的七項素養:
1. 職業化的心態
簡單地講就是一種承諾的心態。對目標承諾,解決為什么做的問題;對措施的承諾,解決如何做的問題;對同事承諾,解決與誰做的問題。
2. 經理人的職能過渡:從體制到人
其表現為:通過培養和利用企業核心人才調整企業決策方向,減少對于決策計劃體制的依賴;通過培養鼓勵自我監督的企業個人價值觀和人際關系,減輕企業監控體制的負擔;通過建立與擁有專業背景的企業員工的人際交流渠道,代替大部分對于信息系統的依賴。
3. 經理人的職能過渡:從結構到程序
傳統的結構“是一個把臉對著董事長,把屁股對著顧客的企業”(杰克·韋爾奇),現在經理人需要把關注結構改為關注程序,把組織變為程序選擇的組織,其特點是構建企業家機制、優勢互補機制、更新機制。
4. 實事求是的管理之道
職業經理人要做到對于環境的敏感;愿意腳踏實地工作;關注于結果;對于不確定問題的公開坦誠。
5. 轉變職業經理人的角色
職業經理人的角色轉換表現為四個方面:第一,從設置戰略到闡明意義,以使戰略能夠變為行動;第二,嵌入企業的雄心壯志,以使成員可以面對所遇到的困難;第三,灌輸組織價值,以使成員具有行為選擇的標準,知道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第四,給員工的工作賦予意義,以使成員愿意為之全力付出。
6. 管理自己的老板
管理自己的老板就是建立并培養良好的工作關系,形成和諧的工作方式、相互期盼、信息流動、誠實與可靠、合理利用時間與資源。
7. 職業經理人的品牌
職業經理人獲得品牌的根本是生產人才的“發動機”,即直接培養人才;傳授心得;情緒能量與決斷能力。
我再一次認真地重復職業經理人的這七項素養,是想清楚地表達作為經理人來說,其職業的要求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實踐者。如果不能夠有職業化的心態,不能夠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不能夠配合企業和老板的要求,不能夠帶領員工共創業績的話,那么經理人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會產生誤解,因此而產生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03
理想和現實中間
要用行動來連接
再好的策略只有配合有效的行動才能顯示出其價值,而企業遇到的一個很大的內耗是沒有行動力。
雖然我們一直在探討戰略的問題,可是戰略層面的探討也僅僅是局限于戰略規劃、戰略選擇、戰略目標、戰略思維這個層次上進行,我們需要清楚知道: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是要落實到行動上,是一個包含了目標、思想和行動的方案。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在戰略上我們總是可以找到一些清晰的方向,但是卻無法保證戰略實施的結果。既然戰略方向沒有偏,企業還是出現競爭力不足或者企業破產,那只能說明一個問題:行動力差。
松下幸之助曾說,對于產品質量來說,不是100分就是0分。沒有任何的商量!日本企業的質量戰略是日本產品走向全球市場基本戰略,而質量取勝的戰略方向,貫徹在日本企業的現場管理中,貫徹在日本人的“5S”的行動中。
笛卡爾有一句名句,人無異于一根蘆草,只是這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草。這僅僅是人與其他物種區別的本質,而對于人類自身來說,在這個世界里,人之所以有優秀與一般之不同,在于優秀者更有實現構想的能力,而不是更有思想。
大部分的企業總是強調自己優越于其他企業的各種原因,但是究其根本一定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在與其他企業做著同樣的事情,只是比別人做得好。大部分的經理人也在強調自己比別人優越的各種條件,但是究其根本一定是:一個優秀的經理人能夠持續地完善自己的行為,以比別人更高的標準來行動。
企業和經理人一樣需要放棄對自己的過度欣賞,需要打開心胸,接受現實。理想之所以能夠變成現實,是因為行動;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之所以可以沒有距離,是因為行動讓這個距離得以拉近。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旨在分享,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