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是衡量企業管理水平的關鍵要素,成本能力也是實現企業經營績效的基礎。但企業不應追求最低成本,因為沒有最低成本,成本只能合理。
中國“世界工廠”的模式長期以來將企業競爭力建基于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之上。但一方面,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生產資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均不斷增加;另一方面,面對可能帶來的市場萎縮,對于制造業來說,無疑將是雪上加霜。
直線管理咨詢的營銷顧問認為面對變化和挑戰,中國制造業需要靜下心來從內在的能力提升入手,而內在能力的最重要的顯現就是:具有競爭力的合理成本。
1、讓你的產品與服務符合顧客的期望
很多企業不清楚顧客的需求和期望,一味相信自己對于產品的理解。
一家冰箱生產企業的設計人員很自豪地告訴我,在他們設計的冰箱里,連螺絲釘都有12種,在他看來這是很有價值的事情,但從顧客的角度看,這些螺絲釘不會創造價值,產品和顧客期望沒有連接在一起。
對于今天的制造企業而言,精益與精準是必須要學習和掌握的能力,環境已經不再提供粗放的資源給企業使用,企業不再可能僅僅依靠經驗和制造能力就能夠滿足顧客的需求,企業需要做得更多,更加要和顧客去做互動,并了解顧客的期望。
我用一個觀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擁有和顧客一樣的思維方式,無論是產品設計、技術創新、銷售推動還是服務,都要從顧客的需求出發,而不是從企業產品本身出發,要和豐田一樣選擇精益制造,為“節省顧客的每一分錢”做出努力。
2 、杜絕一切浪費
中國企業在生產力發揮、產能轉換、管理成本、渠道效率、資金有效性等很多方面存在著浪費。人們一方面認為未來人力成本、原材料以及環境保護成本的壓力很大,另一方面又沿著原有的管理習慣工作。
如果愿意在工作習慣上做出改變,這些成本都可以消化掉,只要企業持續地改善生產力,堅決杜絕一切浪費,這些價值就會被釋放出來。
企業有太多可以改進的地方,能夠提升效率的空間很大。選兩個小的角度來做說明:
一個是“流程成本”。兩個人交流之后半個小時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但一個流程走下來要經過至少三個人,同時還要三四天的時間。
第二個是“沉沒成本”。這類似于女生的衣柜,女生很喜歡買新衣服,但在大多數情況下買來的衣服都掛在衣柜里,并且還是覺得沒有合適的衣服穿,之后再不斷買新的衣服。這些掛在衣柜里的衣服就是“沉沒成本”。
三星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樸根熙,曾經分享了10年前三星度過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首先要保證現金流,同時要確保競爭力。一定要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據其回憶,當時為了壓縮開支,三星節約到每一個細節。比如減少公司司機數量,鼓勵管理層自己開車;免掉大型會議的聚餐,專務人員搭飛機只坐經濟艙。“那時候三星的會議室里面都沒有飲料,工廠里也不再發免費的制服,這些要自己掏錢來買。”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讓三星在金融危機中脫穎而出,這足以給我們一個極佳的示范。
3 、簡化、簡化、再簡化
中國企業并不是缺少管理反而是管理太多;不是體系建設不足,而是系統能力不足;不是員工執行力不行,而是管理指令太多無法執行。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旨在分享,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