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jīng)忘了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把產(chǎn)品做極致”似乎已成為一句人人都必說的口號。
且不論到底有多少人真把產(chǎn)品做到極致,還是說只是王婆賣瓜吧。但的確有很多人都相信:把產(chǎn)品做極致就一定是王道。
什么叫“極致”呢?
一般有兩種解讀,第一種是最傻的:極致=完美。
還有一種解讀挺有意思,它認為“極致”的意思是:只要在某一方面做到極致,就能有市場競爭力。
怎么樣,是不是聽上去特別熟悉?
你看,漢庭酒店就是因為在衛(wèi)生方面做到了“極致”,所以在經(jīng)濟型酒店中就很受歡迎。
海底撈就是因為在服務上做到了“極致”,所以才有機會成為國內最大餐企。
西南航空就是因為在低價上做到了“極致”,所以才能保持幾十年的逆勢增長...
不過,也有一些挺有意思的反例。
1、因為極致,所以失敗
美國的M200狙擊步槍,這是一款號稱所有狙擊手都夢寐以求的夢幻武器,因為它具有普通狙擊槍望塵莫及的遠程精準打擊能力。
若以國際市場上2款暢銷的狙擊槍做對比,你就很容易感知它的優(yōu)勢了。
1)M24狙擊步槍:M24與M200用途類似——都是用來打擊碳基生物的,但M24的射程只有800米,而M200卻能達到驚人的2000米。并且在任何距離上,M24的精度都比不過M200。
2)M82狙擊步槍:M82與M200射程相對接近,都能打擊1500米開外的目標。不過在精度方面,同樣是1500米,M82只能保證擊中轎車,而M200卻能保證擊中籃球。
怎么樣,M200應該稱得上一款真正極致的產(chǎn)品了吧?
而且它不光性能出眾,宣傳工作也做的很好——剛生產(chǎn)出來不久,就在國際大片《生死狙擊》和熱門游戲《使命召喚》里做了植入,還在Discovery的《新時代武器》里做了專輯。
怎么樣,是不是感覺馬上就要大賣特賣了?
然而,這款極致產(chǎn)品的銷量卻也是差到了極致——有人做過統(tǒng)計:在美國每年被閃電劈死的人數(shù),都遠多于買這支槍的人數(shù),就連美國軍方一共也只買了16支...所以它目前已停產(chǎn)...
為什么M200會有如此悲慘的結局呢?
主要就是因為它太貴了——不僅是槍械本身貴,子彈也都是專用彈,無法與軍隊里其他武器共用后勤體系。而超遠狙擊的場景,在真實戰(zhàn)爭中其實很少,所以軍方不愿為這種小概率事件花費很高的費用,哪怕它的精度確實是世界第一。
是的,這就是“極致產(chǎn)品”通常都會面臨的問題——性能過剩。
不僅是軍工行業(yè),在其他行業(yè)也是一樣。
比如禮來公司(領先全球的胰島素生產(chǎn)商)生產(chǎn)的優(yōu)泌林,雖然它的純度能奇跡般地達到100%,但市場對這個技術奇跡的反向并不熱烈。因為很少有人愿意為了0.1%的性能提升,去多支付25%的費用。
再比如十幾年前的諾基亞,雖然它已經(jīng)把手機的抗摔性能和通話質量做到了當時的極致水準,但后來發(fā)生的事,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
2、競爭基礎的改變
為什么這么多極致的產(chǎn)品,最后都賣不好?
真是因為性能過剩嗎?那照這樣說,瑞士手表豈不是都賣不好咯?(相比于普通手表,瑞士手表耗費上百倍成本,可能只讓時間的精準度提高了百萬分之一)
其實,性能過剩只是表象,真正的本質原因是:市場的競爭基礎發(fā)生了改變。
為什么無比精準的M200賣的不好?
因為狙擊步槍的精度已經(jīng)不是大問題了,大部分狙擊槍的精度都能滿足市場需求。而現(xiàn)在比拼的,主要是誰更輕便短小,所以大部分公司都把研發(fā)重心放在了新材料和新結構上。
為什么純度100%的胰島素賣的不好?
因為現(xiàn)有產(chǎn)品的純度對療效的影響已經(jīng)不算大了,患者更痛苦的地方其實是在于:注射胰島素的過程非常麻煩。所以后來諾和公司的胰島素注射筆反而是憑借“更方便”搶占了市場。
很多人都喜歡說“風口”,但大部分人對“風口”的理解都是錯的——他們以為的風口,是指市場需求的暴增,比如疫情期間的醫(yī)療用品,以及前段時間的安全頭盔。
然而,原有需求的暴增只能算是紅利——最大的受益者依然會是市場原有的領導者。
真正的風口,其實是指需求的改變,也就是競爭基礎的改變。
正是因為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有這么多小公司有機會,逆襲成為新一代明星企業(yè)。
比如字節(jié)跳動,正是因為意識到在媒介去中心化的趨勢下,用戶看視頻的需求不再僅限于更精致的大片,而是更個性化、更生活化、更碎片化的短視頻,所以才會有今天的抖音。
所以,對于小公司或者新項目,最重要的可能并不是要把產(chǎn)品做極致,而是要把市場中本來重要的事變得不重要,掙脫原有的價值網(wǎng)。
3、如何發(fā)現(xiàn)顛覆性機會
那么,如何發(fā)現(xiàn)顛覆性機會,掙脫市場原有的價值網(wǎng)呢?
雖然每個行業(yè)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但顛覆性創(chuàng)新在思維層面,確實存在一些普適的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先得出一些顛覆性的假設。具體而言:先找到市場中的陳規(guī)舊律,然后對其進行逆向思考、否定和調整。
以健身房為例:
陳規(guī)舊律:
開健身房主要就是賺辦了年卡又不怎么來的人的錢。
逆向思考:
有沒有可能我就賺既辦了年卡,又天天來的人的錢?
否定:
有沒有可能我不做年卡,就做按次收費?
調整:
有沒有可能只要顧客1年來夠200次,我反而把他辦年卡的錢退回去?
也許你覺得這純粹是天方夜譚,但其實已經(jīng)有人開始做了,比如超級猩猩健身房。
超級猩猩就是利用“否定”的思維——它不辦年卡,按次付費。憑借預充會員卡(有折扣)和縮減門店大小(沒澡堂),將每次健身的價格縮到60—70元,以吸引那些想健身卻不想辦年卡的白領用戶。
它僅用5年時間,就做到100多家直營店的規(guī)模。
至于“逆向思考”和“調整”,雖然暫時還沒看到現(xiàn)成的案例,但也不是沒可能。
假如我就賺既辦了年卡,又天天要來的人的錢,該怎么做呢?
很簡單——先把基礎版的年卡價格定得足夠便宜,以吸引較大的流量。然后在健身房內另設付費的項目,比如洗澡、報課、食品、攝影、按摩等等——這就是以配套服務為核心的模式。
再假如我還是辦年卡,但只要你1年來夠200次,我就把錢(以某種形式)退給你。
這種至少在宣傳上就很占便宜,因為你可以打“健身永久免費”的噱頭,然后同樣的增設付費項目,并合理利用顧客粘性相對較高的優(yōu)勢,來完善你的商業(yè)邏輯。
當然,以上的假設都很不成熟,也遠沒有達到可驗證的階段,但想要顛覆性創(chuàng)新,就必須具有挑戰(zhàn)陳規(guī)舊律的勇氣。
所以聽一些行業(yè)的資深人士給我講,他們那個行業(yè)最重要的是什么什么,要做好就一定要怎樣怎樣...然后再嘗試提出顛覆這些“正確觀點”的假設。
雖然這些假設大部分都會失敗或者不了了之,但真正能去顛覆的機會,也許1次也就夠了。
畢竟,商戰(zhàn)的最高境界,就是活在競爭對手的想象之外。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旨在分享,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