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一季度業績很差,大家還可以接受,畢竟一季度發生了新冠疫情這種重大的突發性事件,很多上市公司的一季度業績都會很差。
但是2019年四季度業績非常差,大家就比較不能接受了。
格力電器的2019業績快報和2020Q1業績預告顯示:
2019年營業總收入2005億元,同比0.2%,歸母凈利潤246.7億元,同比-5.8%。
2019Q4營業收入同比-12%,歸母凈利潤同比-50%。
2020Q1營業收入同比-44%~50%,歸母凈利潤-70%~77%。
同比下滑70%-77%,這對一個行業巨頭來說,是不是意味著玩完了?
格力就正在經歷這樣的“事故”。
格力電器,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企業,是白電龍頭,在白電這個行業里,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一個行業。
格力能夠多年來保持競爭優勢,說明她的核心競爭力是非常強大的。
然而過去的業績并不能代表將來的穩當。
那么,格力發布如此的兩份業績預告,到底意味著什么?深圳直線管理咨詢的營銷顧問帶大家來分析分析。
空調市場的“急凍”
我們分析格力的經營情況,不難看出,格力電器盡管也是白色家電的巨頭,但是主要產品就是空調,也就是說,除去空調,其它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很低。
而從去年來,整個行業遇冷疊加新能效政策實施后的變頻化預期,促使2019年空調行業眾多企業采取大力度促銷措施提振銷售,在保證業績增長的同時對定頻及變頻三級產品進行集中出清,行業競爭日益激烈。
眾所周知,空調行業是競爭非常大的行業,格力憑借質量和技術的優勢,在行業中具有龍頭地位。
但是后來者也并非“善類”,諸如美的、奧克斯等等品牌,對格力的龍頭地位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影響。
作為空調龍頭的格力電器,年度業績滯漲預示著空調行業的天花板可能真的已經來了。
據奧維云網數據,2019年中國家電市場面臨天花板,市場進入盤整期,整體陷入下行。
25個常見家電品類零售額規模累計7931億元,同比下降3.3%,為2012年來首降。其中彩電、冰洗、空調等傳統品類均出增速下滑;
可以說,奧維云網數據與格力電器2019年年度業績形成交叉驗證,空調行業觸頂了。
空調主業以及冰箱新業務的海水越來越紅,存量市場的競爭非常血腥。
更尷尬的是,格力2019年大力布局布局的冰箱業務。該行業在2019年的下跌幅度卻比空調還要大。
這么看來,格力的業績開始走下坡路,似乎也并非意料之外的事。
疫情加劇下滑
從去年開始,空調行業顯現出來的疲態,加之今年一季度遭遇的疫情,造成的業績大量下滑,種種跡象似乎在暗示著一個事情:空調行業不太行了,格力不太行了。
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確診人數突破 200 萬,這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砸向了以格力、美的、海爾、海信為代表的家電行業。
雖然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已經多次給市場打過預防針,但下滑幅度還是超出了預期。
格力電器一季度的營收幾近腰斬,凈利潤也同比下降了 70%-77%。股價一度跌幅達 27.5%,最低至 49.22 元人民幣,低于過去一年中的任何時期。
我們都知道,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空調行業終端市場銷售、安裝活動幾乎無法展開,公司及上下游企業不能及時復工復產;
空調行業終端消費需求萎縮,疊加新能效標準實施預期影響,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公司繼續實施積極的促銷政策。
而格力的優勢在于傳統的渠道——4萬家左右的專賣店,線上占比相比于競爭對手較低,且線下渠道對于新的營銷方式學習存在過渡期,這也加劇了Q1公司市場占有率直接下降的原因。
另一方面,價格上看,由于終端銷售萎縮,疊加新能效標準實施預期影響需要盡早消化三級能效的空調庫存。
空調行業零售額下滑速度明顯高于零售量下滑速度,表明降價銷售仍然是各家企業沖量的重要手段,并且庫存壓力的加大,也讓降價銷售成為企業不得不選擇的手段。
這樣造成的企業經營結果就是凈利潤的下滑速度高于營收的下滑速度。
對于格力的下滑,董小姐表現得比市場要相對淡定:“格力電器已經看到今年產值下滑的事實,2 月份基本上沒有銷售,而往年 2 月都有接近 200 億元的銷售額。”
對此,對應著董小姐的數據,我們甚至不禁反問:“國內小區封閉管理不能上門安裝(空調);商場全部關門不能賣東西,格力怎么可能不下滑?”
“窮”則思變
對格力來說,單一產業的疲乏性、疫情的重創。導致公司及上下游供應商不能及時復工復產,相關訂單、安裝工作難以開展。
其市場困境遠比看客所見的要嚴重。
而對于一家公司,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能否保持利潤增長。
作為資深的企業家,董小姐顯然更加深刻地明白這個道理。
面對當前情勢,格力的 “變”是宣布進軍醫療行業。
前段時間的格力口罩,便是投放在市場的一個響亮的訊號。
之后,董明珠繼而對外宣布,“格力電器將投資10億元在醫療設備領域,研發高端醫療設備。”
一連串在醫療方面的快速而大手筆的動作,已經足夠怎么董明珠一心想要在醫療行業方面“搞事情”的決心。
這對于格力來說,或許是一條新的對沖危機的出路。
因為,如今現實就是,相比空調冰箱,海外市場現在對口罩、防護服和呼吸機的需求急迫度肯定更高。這對于依賴出口的中國企業來說是一個不能更明顯的信號了。
事實上,除了這次跨界醫療行業,以空調為核心產品的格力電器曾多次花重金涉足其它行業,包括智能制造、手機、新能源汽車、芯片等多領域。
這些年,格力似乎看到了空調行業的天花板,不斷去嘗試多元化產業布局。
可以看到的是,近年來國際化與多元化是格力電器的重要工作之一,對于格力來說,過去在家電的固守,和在智能手機上進軍的不暢,使得其在多元化上缺少戰力,在國際化上主要靠性價比,而非更強有力的技術護城河。
此次進軍醫療行業,也是格力從家用電器的池塘,進軍商用市場,挖掘更多垂直藍海可能的一種呈現。
疫情影響之下,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影響,即使作為國內空調行業的老大格力電器也不能幸免。
而就企業發展本身來看,在高速發展一段時間之后,即使核心能力再強,產品再厲害,也都會面臨一個“失速點”階段;
為盡早防范顛覆性的市場威脅,避免重大戰略機遇的錯失,嘗試進行多元化轉型成為不得不為之的動作。
對于格力來說,雖然格力空調品牌的主業非常強大且穩健,在醫療領域的布局也有著自身的優勢。如果能在一個領域中垂直地布局下去就十分不錯了。
不必悲觀的未來
在疫情之下,市場一片看衰格力的聲音中,我卻認為,現實并不如大家所見的那般不可救藥,相反,我認為格力的下半場,希望更高。
在行業下行周期,進一步壓縮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是龍頭企業的優勢策略。
2019 年行業的價格競爭激烈程度超越市場預期,眾多二線公司處境艱難。
例如 2019 年長虹空調業務實現營收同比下降 12.81%,虧損 1.33 億元。
美的集團四季度業績還沒出,在格力的降價壓力下,不會輕松,特別是利潤方面。
二線企業用低質產品爭奪低端市場,事實上是搶了格力的市場。
空調市場的政策的進一步完善,從某種程度上,是格力的一個機會,畢竟格力對外的優勢是品質好。
此外,2020 版空調新能效國標將于 7 月 1 日正式實施,這將使中國空調行業對標日本,出現空調“全變頻化”趨勢。
格力有望借助新能效推行洗牌契機,進一步擴大銷售份額。疫情期間雖然業績短暫遇冷,但是經營韌性仍在,目前估值處于底部。
4月以來隨疫情沖擊減弱,生產端基本已實現了復工復產,同時據經銷商反饋終端銷售情況逐周有所好轉,并有望在五一黃金周前后恢復到正常水平,一季度滯后的裝修及購置需求有望逐步釋放。
另一方面,空調行業進入成熟期,格力電器的新業務擴展還未出現可圈點的實際改善,但是格力在空調行業內的競爭優勢仍然存在。
基于這樣的現狀,格力電器的未來估值將更接近成熟型企業,而不是成長型企業。也就是市凈率估值可能比市盈率估值更公允。
從當前情況來看,加之疫情的大背景,格力走出困局仍然需要時間,也會面臨很多挑戰。
但是客觀上來講,我是很認同格力的,這是一家有實力的企業,從現金流的情況來看,格力是國內現金流排名前十企業中的唯一制造業,這實屬不易。
從綜合實力上看,格力的自我研發能力、硬件配備也都是頂級的。也許格力這些年多元轉型之路上的各種決策,對我們來說還有太多未解之謎。
但可以說,努力付出不一定能換來理想的結果,不努力肯定不會有好結果,格力在這方面的努力起碼值得肯定。
并且在科研技術高品質的加持下,相信格力會給我們帶來一個全新的想象。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旨在分享,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