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很多理念、很多方法、很多思路,但是知道是沒有力量的,相信并做到才有力量。
很多人會問直線管理咨詢的樊小寧老師,成功的背后有什么秘密嗎?這些年,我對自己創業和投資的經歷都會有一些思考,我認為是有這么一個“成功方程式”的:
能讓人和企業走向終極成功的
一定是愿力
愿力,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無論創業還是打工,有沒有使命感,愿力強不強,發心是什么,非常重要。我投資這么多企業,發現企業創立的第一天就已經注定它的使命和發心。很多企業發心不夠,愿力不足,就會失敗。如果愿力夠,能量足,未來面對再多的困難,也會堅持。
韓寒的電影《后會無期》中有一句旁白:“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知道是沒有力量的,相信和實踐才有力量。很多人只聽別人建議,沒有決心和信心去實踐,所以很多時候,聽了也是白聽。
信心從哪來?來自于個人具備的條件,以及外界的認可。很多人并不是打算做一番事業的時候就集天時、地利、人和,99%的創業一開始都沒有條件。
沒有信心怎么辦?要有決心,就是能發多大的愿,有多強烈的愿望想要成功,想要解決某個行業內的問題,想要為這個社會做點事情。
愿力有分大或小,足還是虛。經營企業算小愿力,能夠做點小生意,解決小困難,創造小價值。大愿力則會做大事業,解決大困難,創造大價值。
“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20世紀90年代,喬布斯回歸蘋果公司后,重塑蘋果公司形象和文化,告訴員工、告訴顧客、告訴世界,蘋果公司存在是為了制造偉大的產品,而不是為了多高的股價,多高的市值。
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馬云用了整整20年的時間,推倒了“信任”“支付”和“物流”三座大山,讓天下不再有難做的生意。推倒了這三座大山之后,他又發現了新的大山,做金融,重倉支付寶、升級螞蟻金服,接著做數據,打造阿里云……
很多發明和創造,都是靠這些發大愿的先行者去替人類發明和創造的。他們思考行業問題、社會問題、世界問題,這些問題得以解決的背后,是一個人足夠大的愿力。它足以支撐一個人去對抗黑暗、困難、艱澀、彷徨。
真正成功的人,都在做這事
成功的第二個基本要素,是認知。
時間是所有人最均衡的資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就,核心差異就是思想和認知,它們共同決定了一個人的貧富和幸福程度。
老實說,馬云不比我們勤奮,但他的認知邊界比我們的都寬,思想高度比我們的都高。馬云的思考都是有深度的思考,他的勤奮都是有效率的勤奮,因此也就達到了比常人還高的境界。
10年前,也就是云數據、大數據還備受質疑和詬病的時候,馬云就支持王堅博士等人開始投入研究,堅持到今天,阿里巴巴在此方向的研究和貢獻可謂備受稱道了。
思想是分層次的,所以才會有無數問題,有無數種做法。馬云的成功不僅僅是努力的成功,更是思想和認知的成功。
思想比其他人高,你才可以做團隊的老大。
一家公司的老板,應該將個人最多的時間花在提升自我認知上。“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企業家應注重“聞道”,天天去思考、學習,提高認知層次,創始人一定是靠思想和哲學領導企業,而不是靠比員工技能方面強多少。
“一技之事”,是較低層次的事情。較高一層的是“術”,即戰術,更高一層的是“法”,即系統的打法,再高一層的是“道”,即本質和規律,比“道”還高一層的是“魂”,即思想、哲學和信仰。
靠“技”,人能掙幾十萬;靠“魂”,就可能做幾萬億的生意。馬云的“上三板斧”,使命、愿景、價值觀,“下三板斧”,人才、組織、KPI,對應的正是上述這些層次結構。阿里巴巴幾千億美元的生意,靠的也正是這些。
中國只有有限個企業家能達到“魂”這一層次。
華為的任正非任總能;馬云不會寫代碼、不會賣貨,但就是有思想,也能;騰訊的馬化騰馬主席,是層層通關、升到山頂的,也能。
一些和馬云、馬化騰同時代的企業家因為沒有提升和進化自己,當時比騰訊還要大,比阿里還要好的企業開始落伍和隕落,還有一些企業家到今天,還事事親力親為,“一言不合”就親自操刀,這應該改改。
次要的事務都交給團隊、交給合伙人、交給員工去完成吧,企業創始人只需提升個人認知即可。
干大事的人,從不放棄
成功的第三個基本要素,是努力。
英國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了“一萬小時定律”,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毫無疑問,任何事業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長期的、堅定不移的努力,有了愿力做背書,做好足夠的基本功才能有好的結果。創業需要堅持,雖然努力是最不核心的競爭力,但它卻是干成事的基礎。
沒有容易走的路,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沒有容易得到的東西,容易得到的也將容易失去。世界上最容易掙的錢,全都寫在《刑法》里了,誰敢掙這樣的錢,誰必付出應有的代價。
很多時候,有因可能無果,有大因可能只有小果,有多個因可能只有一個果。努力了很久,發現得到的很小,怎么辦?不要放棄,持續耕耘,持續付出,收獲就在后頭。
不要以創業為苦,終日愁眉苦臉,而要把它當成一種修行,一種享受,以苦為樂,每天迭代一點,每天進步一點,為過程而活,不功利地為結果而活。
決定成功的關鍵要素
99%人都忽略了
“愿力+認知+努力”是自己可以去解決、去行動的,但是這依然不是取得成功的根本性要素。
成功最為重要、且具備決定性因素的第四點,99%的人都會忽略,那就是——時代。
任何大成就都不是僅靠自我努力,還要靠“撞對”了時代的脈搏和需求,任何大的成功都是時代給予的。
微信的成功,固然離不開馬化騰的資源和張小龍做產品的能力,但最重要的還是這個時代需要一個“微信”。即使不是“微信”,也會是其他同類的產品軟件。只不過剛好馬化騰帶領的這撥人做好的準備,順勢而為,趁勢而起,于是成功了。
沒有永遠成功的企業,只有抓住時代需要、并被時代所需要的企業才會是大企業。
今天,我們撞到一個人類發展最快速、物質極大豐富、科技極度發展的好時代,過去幾千年的發展可能不如現在一兩年,因為現在是在以幾何級的裂變速度發展。我們要去找那個時代的脈搏,誰做好了最好的準備,誰就更有可能成功。
所以,做事情最正確的姿勢是,以對未來的判斷,來決定當下要做的事情。所從事的行業,它未來的技術和文化的趨勢是什么?我們得有所預知,站在下一個風口等風來。
我曾提出打通成功的“任督二脈”一說,一個人,只需要真正打通這兩個脈,成功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這兩個脈,一個是利他心,另一個就是進化力。
自私的人和自私的企業
都活得“短”
我特別信奉“一把傘的哲學”,平常你不為別人遮風擋雨,在你困難之時別人為何要將你高高舉起?
一個人和一個企業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他有被他人利用的價值。如果你和你的企業都沒有被別人利用的價值,還有何成功可言?
一個企業的成功,根本不在于它做什么產品、做什么服務,而是它背后所秉承的經營哲學和價值觀文化,這才是引領企業發展的根本。
而一個企業失敗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歸結到底就兩點:遠離了員工,遠離了顧客。
喬布斯從不關心蘋果的股價,他只關心產品,所以才有蘋果如此偉大的企業。當他提出來說,我們要造只有一個按鍵的智能手機時,所有人都反對,他憑什么如此篤信一定能做出來?他說消費者需要,就是這樣的愿力和利他之心,才能做出這樣偉大的企業。
商道即人道,做生意不是為了賺取金錢,而是為了賺取人心。
《道德經》里蘊藏了很多商業真諦,很多企業家的辦公室掛著“上善若水”,掛著“天長地久”,但沒幾個人真正懂這兩個成語背后的含義,其實這八個字蘊含了一切商業的真理,你把它悟透了,做商業就非常容易。
如果你真的去深入理解“上善若水”,你會為它當中所蘊含的智慧而感到震撼。
人的欲望是往高處走,要更高的權力,要更多的財富,要更多的知名度,這是人的欲望,每個人都是這樣。但僅僅這樣追求是不能達到更高境界的,我們應該反過來學水,叫“水往低處流”,“低洼得以充盈,屈就反能伸展” 。
水為財,你把自己放的越低,水就越往你這流,你就收獲得越多。那些不懂得謙虛,不懂得低調,不懂得忍讓,不懂得給予別人更多的人,是永遠不能得到這么多的。
如果我們能把“天長地久”領悟透,你的人生會豁然開朗,輕松淡定,特別容易知足,特別容易幸福,也特別容易成功。
幾千年、幾萬年甚至幾億年以來,天地間的萬物生生死死,但是天和地依然在,為什么?因為天和地不是為自己生的,是為他們中間的萬物而生,所以他們才會長久。
而我們人、植物和動物都是為自己而生,人一生下來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植物為了吸取更多的陽光水分就使勁往上長,它長的越大就蓋住了底下其他的植物,它也是自私的。
所以,不自私的人才長久,不自私的企業才長久,自私的人和自私的企業都會活得“短”。
大商無商,從商者先利他,賺取人心,再順便從商。今天的我們,都要學習這樣的商人,通過為他人服務,賺取員工、顧客、合作伙伴的心。
沒有進化力,終將被拋棄
企業家需要用歷史觀去看待現象、思考問題,結合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去探究背后的根本。
時代的車輪不斷往前運轉,人類從人猿進化而來,經歷了近200萬年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后,進入農耕社會,開始使用青銅器、石器、鐵器耕作。期間,中國、印度等四大文明古國領先其他國家幾千年,成為世界的中心。
之后,進入蒸汽時代,英國崛起,歐洲領先將近300年。而蒸汽時代不過百年,世界很快進入電氣時代,美國開始崛起,歐洲領先300年后開始落后。
電氣時代也不過百年,世界就進入了信息時代。期間,互聯網引擎出現,美國因此徹底雄霸世界,中國比歐美晚了約15年進入這個時代,不僅錯過了之前的兩次工業革命,還錯過了三點半個時代,到了互聯網時代的后半期,才奮起直追,經過Copy to China,照搬、模仿、創新,得以重新崛起,在20年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與美國并稱“雙雄”。
接下來的5年內,世界要進入智能互聯時代了。以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學習、區塊鏈這些思想和技術所引發的一個新的時代。
時代更迭進化過程當中,背后有三個秘密:
1.引發一個時代更迭進化背后的真正誘因,是生產力的再次提高;
2.時代更迭的速度越來越快;
3.在任何一個時代,掌握了這個時代最先進生產力的人、組織或國家將雄霸世界,并且新時代的人將打擊舊時代的人、碾壓舊時代的人。
十幾年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企業埃克森美孚、通用電氣、花旗集團、美國銀行等,幾乎都屬于金融和制造業;十幾年后,這一榜單只留下微軟、埃克森美孚和通用電氣3家,其余的都被蘋果、谷歌、亞馬遜、臉書等互聯網新貴擠去了名額。而曾領先的IT巨頭公司,雅虎、索尼、諾基亞、摩托羅拉等,也均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走向沒落。
中國也已由改革開放初期,出現以從事制造業為主的第一代企業家,到20世紀90年代,出現模仿西方模式并嘗試創新的第二代企業家,到2005年左右,出現第三代企業家,對過去所有的模式提出挑戰。
所以,時代的這種運動告訴我們:沒有進化力終將被拋棄。
一定要想著怎么迭代,怎么進化到下一個時代,這就是“進化力”。
結語
人生有很多理念、很多方法、很多思路,但是知道是沒有力量的,相信并做到才有力量。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旨在分享,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