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也就是昨天上海市消保委約談拼多多、美團,指出其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拼多多的主要問題:一是商品質量問題;二是假冒侵權問題;三是強制取消訂單;四是虛假發貨問題;五是售后服務問題;六是砍價拉新問題。
美團的主要問題:一是取消訂單引發的退款問題;二是訂送餐、生鮮蔬菜配送不履約問題;三是頁面誤導消費者的問題。
對此,拼多多、美團均表示,公司將根據上海市消保委的要求,對其相關的業務進行自查與整肅,并將于近日向消保委遞交整改報告。
近年來,各類互聯網平臺將消費需求與商品和服務的提供進行撮合、匹配,很好地解決了交易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既有效降低了消費者的決策成本,又大大提高了消費便捷程度,使得網絡購物、旅游出行、本地生活等平臺迅速崛起并發展壯大。
然而,日趨激烈的同質化平臺間的競爭和互聯網經濟對流量的不斷爭奪導致不少平臺唯“流量至上”、獨“流量為王”。例如,有的平臺為了流量,放任虛假廣告和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平臺;有的平臺為了流量,對入駐商戶的資質審核和質量管控形同虛設;有的平臺為了流量,對刷單炒信、虛假發貨等問題查處不力;還有的平臺為了流量,存在強制商家進行平臺“二選一”的行為。
市消保委認為,平臺只顧眼前利益的做法無異于“竭澤而漁”,呼吁相關平臺企業徹底扭轉唯“流量至上”的錯誤思維,正視消費者合法權益,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強化平臺治理,用誠信合規經營創造更大價值。
實際上,新零售巨頭們的問題遠不止于此,之前曾多次曝出一些巨頭因涉嫌壟斷、資本無序擴張等問題,而受到了相應的處罰。
可以說,新零售已經成為市場發展的大趨勢了。雖然大型新零售平臺給人們帶來了不少便利,但是,由于此類平臺屢屢曝出大數據殺熟、產品質量低劣等情況,再加上平臺的入駐商戶獲客成本較高、客戶不具有粘性、平臺功能難以滿足自身需求等,也頗有怨言。
而如今隨著國家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平臺以往的流量思維就會陷入被動,再想要從市場中獲利,除了回歸正確的營銷方式,更需要用誠信經營來打動消費者。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旨在分享,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