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是企業最大的“風險投資”。企業成本控制與保證利潤增長,均離不開營銷的有效管理與成本決策。
產品生產過剩年代,需求主導市場。營銷戰略地位得到企業家們空前的重視。親歷、見證了太多企業的興衰存亡,有感于企業營銷容易踏進“雷區”,掉進燒錢的“陷阱”,種種原因,歸納起來,以下七大燒錢陷阱,值得行業同仁深思。
陷阱一:模仿“成功案例”
中國很多企業喜歡模仿所謂“成功企業”曾經走過的模式,這本身無可非議。 值得深思的是,企業很少去了解“成功企業”曾經面臨的市場競爭環境、品牌面臨的內外壓力、資金預算、營銷團隊等等決定企業成敗的因素。
企業在了解“成功案例”的路上,了解到一些營銷手段與措施,覺得這些套路可以為我所用,站在巨人肩上,更易成功,于是紛紛效仿。王老吉成功后,出現了大批追隨者,如上清飲、和其正等品牌,為了獲得成功,甚至不惜重金從對手那里挖人才,后來出來的營銷套路與打法中,“王老吉痕跡”非常明顯,結果銷售仍不見起色。這些模仿企業最大的死穴在于,沒有戰略性創新思維,對營銷的本質缺乏基本的認識。
一個成功案例的背后,是在九個失敗 嘗試 上做出來的。更可怕的是,一些“成功案例”是包裝出來的偽案例。比如有些案例本身是失敗案例,被當成成功案例來包裝宣傳的,不在少數。這些傳播套路與手法,倒吸引了不少急功近利的企業家。聽說某個策劃公司幫助其運作取得了成功,于是去策劃公司求“藥方”,結果,將企業的大量營銷資金“賭”在曾經操作過“成功案例”的策劃大師上。筆者曾拜訪了一家企業,該企業董事長慕名邀請了某一流的營銷顧問機構,力求解決營銷管理與產品策劃難題。一年過去,錢花了不少,市場卻難見起色。在一次總結大會上,企業董事長毫不忌諱的宣布“改革失敗”,并表示以后再也不相信所謂的專家大師了!但在該會議過后不到一個月,該策劃機構將服務該企業的“經驗”當成了年度“成功案例”來宣傳了。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企業都有先天與后天的特殊成長環境,企業營銷的最基本要素:產品、價格、渠道、促銷。每個企業都有先天的要素差異性,決定了它只能走符合企業特色的營銷路線。當你明白了這些原理,就可以發現那些模仿成功案例的企業家面臨多大的風險。
陷阱二:輕戰略,重價格與折扣
對于快消品企業而言,相當一批企業 80%費用花在公關活動與營銷傳播上了。那些知名的飲料、牙膏、藥品行業品牌深諳此道。問題是,當企業把錢花掉后,就不知道哪里浪費錢了。價格?卡得很死,小項目親信把關,大項目自己審核。最后只得抱怨:“我的廣告浪費了一半,就不知道浪費在哪里了!”
絕大多數企業家決策時,用經驗去判斷,拍腦袋去決策。但在控制營銷利潤的核心決策上,往往掉進“輕價值,重價格”的陷阱。主要原因有兩點:
1 、缺乏戰略思維。
許多企業家日常忙于企業管理,知識更新速度有限,在營銷方面對市場的新形式、新變化接受與理解過程,速度很慢。折騰來,折騰去,干脆就看價格!有家飲料企業為了實現產品銷量升級,做產品包裝,選了一家小型設計公司,據說省了好幾萬。
拍的廣告片也很省、似乎很劃算。后來放到電視臺去播,買了頻次高、價格非常便宜的時段套餐,廣告前前后后播了半年,銷量就是上不去。后來企業反省,親自去調查市場,發現產品品質評價很高、渠道鋪貨也不差。然而產品可識別性與品牌知名度兩項指標,低得可憐。就這樣,這家企業營銷策劃部門前前后后花了 300 多萬,抵不上產品賣出的利潤,虧得一塌糊涂!
2 、缺乏對媒體價值全面估
媒體占據廣告費 80%左右,但媒體價值由哪些構成,性價比如何,不知道,交給價格斷。有個老板,在購買媒體資源的時候,發現該媒體的折扣很低,而且賣給他的折扣低于平均水平,媒體公司還額外給了些返點,他覺得很劃算,毫不猶豫的馬上簽了。據了解,該媒體資源價格去年是 800 萬,今年是 1400 萬,殊不知,收視率已下滑了一大半!光從折扣看,這個老板賺了,從媒體價值看,這位老板如果要達到去年一樣的傳播效果,就要付出雙倍的錢!廣告浪費率達 50%!
營銷是流血的經濟。企業要跳出“重價格,輕價值”的陷阱,就必須全盤考慮營銷各個環節的價值,有一套完整的“價值評估體系”。
“價格容易判斷,價值評估太困難”是一個事實,這方面,完全可以用先進的評估工具解決。
2004-2008傳媒品牌前十名
陷阱三:金錢萬能,廣告制勝
廣告不是萬能的,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它更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廣告之外的營銷系統出了問題,廣告砸出去就白白浪 費掉了,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偉大的不幸。
廣告在整個市場營銷戰略中的作用,是一個戰略性配合、引導消費的角色,有節制的發揮其效能,才能更大程度節省成本,提高企業利潤。
因此,前期的規劃非常重要,如評估產品的品質、戰略定位以及產品訴求利益點是否到位,小規模的市場調研等等都非常重要。腦白金的成功,更大程度上是“健康禮品”市場定與“送禮”訴求策略的成功,而這些則來自于對送禮市場需求的挖掘與深刻洞察。所以,即使腦白金的廣告創意很一般,依然能推動產品銷售。
民營醫院是最典型的“廣告迷”。廣州的幾家民營醫院在省臺播放的廣告上 1000 萬,市臺也超過 300 萬,投放量大的醫院年廣告支出超過 3000 萬。鋪天蓋地的醫療與美容類廣告,從白天播到深夜,跨頻道、跨時段、多版本輪番轟炸,卻始終沒有解決大家對民營醫院的“信任”問題。幾年下來,診量不升,反而下滑,廣告帶來的利潤越來越低,掉入自制的廣告陷阱。
如果民營醫院將一部分資金放在“醫術、設備、醫德、服務”四個方面的建設上,情況就絕對不是今天的慘淡格局。值得一提的是,民營醫院廣告濫播帶來的負面效應,不僅降低了其積累的美譽度,也降低了大批頻道的收視率,值得行業深思。
“只要有一個廣告支點 , 我 就可以撬起 市場 ”。問題是,許多企業在沒找到營銷支點的情況下,把廣告當成“救命”的稻草。
陷阱四:沒品牌積累,斥巨資鋪渠道
有些“務實”的企業家,在幾乎“零”投入的情況下,花費巨資鋪貨,不惜血本的進入大型商超賣場,從返利、回扣、進場費、物料包裝、促銷人員等方面巨資投入。甚至廣告也采取清一色的招商模式,力圖虜獲渠道商的芳心。在整輪渠道網絡的談判上,經常處于被動的格局。在沒有品牌影響力與消費者認知的前提下,企業好比經銷商任意宰割的“砧板肉”,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這種做法,讓渠道變成企業的“利潤切割機”,留給企業的利潤寥寥無幾,企業損失慘重。
許多企業家知道“渠道為王”的重要性,卻很少懂得策略性地去占據渠道,讓渠道為企業服務。格力深諳此道,利用 10 多年來樹立的品牌號召力,自建渠道,銷量突飛猛進,2008年銷售額突破 380 億元,把對手遠遠拋在后面,并一舉獲得“世界名牌”的稱號,這也是唯一 一家中國家電企業獲此殊榮。
商家是利益主體,以賺錢為唯一導向。 品牌是企業利潤支柱,企業可以主導和創造。倘若企業把希望寄托在渠道身上,被綁架不僅僅是品牌,更是企業的利潤。
陷阱五:情感擊敗理性,吞掉利潤
資本的本性是逐利的,好比 銀行的貸款一樣,相信企業家做營銷活動的初衷也是如此。
但是,相當一部分企業家在性格上的弱點,往往成為對手或利益相關者攻擊的焦點。比如,與合作公司的關系很好,合作伙伴介紹一個業務進來,做還是不做呢?本來知道沒多大效果,浪費金錢,為了面子,給個人情,做了。可是有時候,為了幫朋友一個忙,貽誤了企業本身的營銷戰機,就必然給企業造成傷害。有個老板為了給一個朋友企業做培訓,增加媒體曝光機會,一去就是一個星期,結果自己的經銷商大會被迫延遲,營銷活動決策遲遲沒下來,營銷部門工作進展緩慢。
耽誤一天的時間,就是消磨企業十倍的利潤。
有些企業老板,舉人唯親,覺得可靠、踏實,相互可以照顧照顧。當營銷不見起色的時候,企業家開始反思,通過獵頭,挖一些職業經理人過來,試圖通過有豐富實戰經驗的人來
力挽狂瀾。職業經理人進來后,受制于老板親信,并無決策權限,最后,職業經理人只得匆匆離場。
人脈關系一旦攻破企業的理性防線,就會無情吞掉你的利潤。
陷阱六:營銷惰性降低利潤率
與我們接觸的企業中,大部分企業營銷負責人會熟練操作某種營銷工具。經常做活動的
品牌,在地面營銷資源開發得很充分,“凡營銷,必活動”成為該企業的慣性思維;而擅于做電視廣告的品牌,在媒介購買與資源談判上,累積了大量的經驗,在營銷方面,對廣告的依賴性特別強。這種現象,在營銷界,稱為“營銷惰性”。
一份調查顯示:作為有品質選擇的消費者,去超市購物,首先會考慮做過廣告的品牌,其次,才是不知名的品牌。如果企業去終端做堆頭促銷,如果沒有線上傳播的配合,那么,依靠促銷拉動帶來的銷量,扣除促銷費,幾乎沒什么利潤,做不好還會倒貼成本。這是相當一部分中小型快消品企業面臨的困境。
長期做促銷的邊際效果很低,企業往往賠了夫人折了兵。
以上提及的營銷困境,來源于“營銷惰性”。當企業在規劃產品、價格、包裝的時候,一般考慮三個因素:1、維持價位,保證利潤;2、開發新需求,開辟增長點;3、配合渠道,擠壓對手。但在規劃營銷的時候,很少去整合線上、線下的資源,去攫取 1+1>2 的協同效益。
要提高營銷的邊際效益,首先就得克服營銷惰性!
陷阱七:為銷售“燒錢”,得不償失
對利潤的追逐,迫使企業燒錢。若走錯方向或者過分投資,都為燒錢埋下后患。
很多企業是這樣:董事會在觀察你,合作伙伴在盯梢你,競爭對手在覬覦你。
追求利潤有三十六計,營銷手段有七十二變。
就這樣,企業老板要營銷部門為銷售立軍令狀,一些企業營銷負責人被“錢績”逼急了,不惜成本投入,期望來個大產出,結果往往難以達到預期。
霸王洗發水千萬邀請巨星成龍代言,2 分鐘專題、硬廣等全天滾動播出,大到央視 CCTV,小到韶關地方臺,央視、省臺、地方臺密集組合,輪番轟炸。成龍大哥那句“霸王防脫,頭發不再脫”充斥著電視機屏幕,在翡翠臺的插播廣告每天高達 50 次!就這樣,霸王的利潤多半燒在電視機的屏幕上了。霸王洗發水 200ml 規格終端售價超過 50 元,產品品質并未及廣告說的那么好。看來霸王未的“洗發水霸業”之路,注定要遭遇眾多磨難。
直線管理咨詢的專業顧問認為一般而言,當廣告達到一定量的時候,銷售才會逐漸有所變化,但廣告也不宜投入過多。一個一線城市,廣告月收視點在 600 點就可以了,1000 點就飽和了,超過 1000 點顯得浪費。如何控制廣告的量,是個技術性的數字工程,需要理性對待。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旨在分享,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