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聽到很多管理者抱怨:“不論是苦口勸誡,還是威逼利誘,對現在的年輕人都不起作用。”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時代變了。現在的90后跟90前的價值觀有很大區別,過去那套管理方法放在他們身上不好用了。
01、誤區一:界限感明確,凡事公事公辦
曾有讀者和我吐槽,他的領導沒有“人情味”。
有一天,他因為下班沒帶傘,被雨淋后就感冒了。第二天早上,渾身沒勁起不來,就想打電話和領導請假。
結果領導卻說:“不就是感冒么,我感冒都能堅持工作,你為啥不能來?”
就這樣,領導不批假,他只好自己爬起床,奢侈一把,打車去了公司。
上班時,因為感冒實在難受,讀者完全提不起精神,沒過一會就趴桌子睡著了。
結果,領導這時又冒出來,順手拿了一個空礦泉水瓶子,丟在了讀者身上。
這個舉動一下子引起了公憤,雖然大家當時表面上沒說什么,可后續很多人都跳槽了。
很多管理者,都把保持界限感,當成維系自己權力的手段。對工作,公事公辦本來也沒毛病,可若是沒有人情味的強硬,那就是有病。
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參照2級關系理論。
在職場中管理者公事公辦的狀態,屬于1級關系。就是彼此不太了解,但在明面上彼此視為同伴,在工作中也會保持禮貌的“職業距離”。
這種1級關系,雖然不用管理者操太多心思,但卻不能讓團隊產生凝聚力。
優秀管理者,所遵從的原則,就是發展與員工的2級關系。
主要體現為:
承認彼此的私交關系,除了工作,我們還是朋友。
做出承諾,不破壞雙方共同的努力。
互相坦誠,袒露自己的真實一面,不去偽裝。
而如今許多95員工,在意的正是2級關系。他們很講義氣,也有創造力。可他們也是人,不是機器,需要尊重,而不是壓榨剝削。
02、誤區二:裝霸道總裁,必須給我結果
我之前曾遇到過一位領導,人長得帥氣,辦事也利落,打眼一看就是“霸道總裁”的類型。
他可能也想往這方面發展,所以平時就像黃曉明在《中餐廳》所說的那樣:“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特別強勢,就讓我們凡事都要聽他的,不能自己做主。
可另一方面,他自己卻不想出力。
說白了,就是一邊想裝“霸道總裁”,平日里各種“裝蒜”,另一邊他還不想親自扒蒜出主意,就讓我們自己去想,遇到問題,要拿方案給他。
這就是沒有“霸道總裁”的能力,卻得了“霸道總裁”的病。
有次,一位95后新人,遇到客戶反饋的問題。因為太著急了,就沒想方案,直接去找領導匯報。
和領導描述問題時,對方聽了幾句,就不耐煩了,并說道:“我不想聽廢話,這件事我只要結果,你想怎么解決?”
因為沒提前想,當時新人,就是愣在原地,不知道該說啥,結果就被領導一頓訓斥。之后我們底下的人,彼此就達成了共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問題發生,全當沒看見。
“一些管理者經常會講,別帶著沒有解決方案的問題來找我,可員工如果連提出問題的資格都沒有,那就不會有人反饋問題。”
我能明白,很多人好不容易當上管理者,自己肯定想威風一把。可對于95后員工來說,他們不吃這一套。
工作不是電視劇,根本不存在員工可以獨立解決的問題。如果管理者不讓反饋問題,就等于是扼殺了員工的積極性。
很多95后員工,并不是不好管,而是很多管理者,為了自己“裝蒜”,壓根不給他們表達的機會。
這一點,就成了引起問題的導火索。
03、誤區三:對自身自信,對下屬遲疑
之前有次公司要求我去督導一個新項目,說白了,就是輔助那些95后年輕人,別讓他們弄出事。
在參加會議時,我發現這些年輕人互相都急頭白臉的,說話言辭也嗆人,不等上一位說完,下一位就急于打斷。
我一看,這怎么行,再犟下去一會不得打架啊!然后就在他們發言的間歇,我講了一句:“開會最重要是講清問題,然后拿到結果,為了保證溝通效果,大家不要急,可以等別人講完之后,再發言。”
雖然當時他們附和了我的觀點,然后真的按照要求不再打斷插話。可到了第二天,他們依舊是老樣子,那針鋒相對的架勢,就差拍桌子摔板凳了。
等我再次指出問題時,他們依舊用特別客氣的言辭回應,各種感謝。可到了第二天,還是老樣子。
管理者如果直接指出,員工做錯的地方,就會違背團隊引導的原則,也就是觀察行為但不要批判。
因為批判,會讓管理者過于聚焦問題所引發的現象,結果卻忽視了導致問題發生的真實原因。
當問題已經發生,一味批判員工只會激化上下級之間的矛盾,無益于解決問題。我當時就欠缺考慮,也是過去的經驗,讓我太自信。
自己對他們說的話,言外之意就是,你們這些行為是不合適的,是很差勁的。這種批判,肯定會讓他們心里不舒服。
如果我能耐心點,引導他們去思考每次開會的效果,用這種混亂狀態,與有秩序的狀態做對比,突出效率的不同,也許就是另外一個結果。
也因為在初期吃了“閉門羹”,所以在后續執行項目時,我沒有繼續干預,而是在一旁觀察。
在了解到他們的具體情況后,我才明白,這群95后之所以在開會時針鋒相對,誰也不讓著誰,主要是他們太想做好這個項目了。
因為我們都知道,創新型項目,失敗的概率很大,每一步推進,任何一個決定都有可能前功盡棄。所以他們才會異常緊張,整天情緒化。
其實說實話,最開始我以為這群年輕人就是“蝦兵蟹將”,做不出什么大的動靜。因此我對于他們的支持,比較有限,每次都要遲疑很久。
可隨著觀察的深入,不得不說,雖然有些時候,他們的思路很奇特,但真能鼓搗出新的東西,而且還挺有用。
之后我也開始放下成見,去配合這些年輕人,他們需要我做啥,我就支援,不需要,我也不跟著添亂。
最后,這個項目真做成了。
04、發揮年輕團隊價值
要從三個角度行動避免了以上三大誤區,此時管理者就應該將視角,放在培養和年輕員工的關系上。
但因為許多管理者都是80后,90后,可能我們不是很懂現在的年輕人,平時也沒空去學習相關的技巧,那應該怎么辦?
一、想要管理好90后,得先知道他的內心欲望
要管好90后,就要知道90后的內心欲望,即他們到底在追求什么。在此之前,則要先了解他們的成長環境,就是他們所成長的時代發生了什么。
所謂重大歷史事件造就一代人。每一代人的特征來自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什么樣的歷史事件。
90后主要受兩個歷史事件的影響。
第一,他們出生在互聯網時代,這種不同,造成90后內在系統的改變。
第二,90后獨生子人群最多。這造就90后是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一代。
但是,自我不等于自私,自我是思考問題時以自我為中心。
也正是由于這兩大社會背景,90后對精神需求的追求遠遠大于物質需求。
對于管理者來說,想要管理好90后,不單單要滿足他的物質需求,更要滿足他的精神需求。
所謂的精神需求就是自我的幸福感。
二、心流體驗:給工作加點“料”
1.作為管理者,要幫助他找到工作意義,意義這兩個字,有很多種解釋,但最恰當的解釋是:意義就是一件事情對其他事物的影響。
相信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做了一件對別人特別有價值的事情時,會覺得非常有意義感,內心充滿了快樂。
同樣,意義在工作中也適用。但為什么很多90后沒有工作的動力呢?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分工越來越明細,誰也沒法獨占工作成果,團隊中個人的價值感很容易被降低。
2.全員提高工作透明度,別讓瑣事搞砸他心情
在公司里,經常會出現特別多的會議,造成一個大家都很討厭的結果:在專注工作時,經常被打斷。
于是,我們就需要有一個日程管理的工具,使得每個人都清楚公司其他人的日程安排,不在關鍵時刻打擾別人。
3.幫助他制定合適的工作目標
作為管理者,我們要清楚地知道所有同事的能力、興趣,以便給每個人制定合適的技能挑戰比,讓他進入心流狀態,高效而幸福地工作。
三、好的制度各有各的特色,壞的制度千篇一律
很多管理者抱怨說自己的員工流失率很高,工作的時候不上心,總是“出工不出力”。
你可能沒想到,這些現象背后,有部分原因是晉升通道的缺位。
如果我們換位思考,站到員工的角度,你可以問自己:我給他提供了足夠的成長空間嗎?他在公司工作3年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他的收入會有一個怎樣的增長幅度?一個剛走出校門的員工,需要做成什么樣才能在公司變成主管經理甚至總監?
如果都沒有這些答案,那么對于他來說,既然在你這找不到上升的梯子,那么就只能通過跳槽,去尋找外部發展的可能性。
所以,聰明的管理者會給員工設計一條上升的梯子,也就是“晉升通道”。每次小的晉升,都可以帶來他生活水平的一點點的提升。這樣,員工就能夠不斷地覺察到自己在走上坡路,而且看得到希望。
90后已經成為職場主力,未來也將掌握管理的主導權。而緊隨其后的就是可能更為放飛自我的95后、00后。他們有創造力、熱愛自由、有自己的想法、敢闖敢拼、有擔當、壓力大、獨立、有個性、有活力。
我們不能用過去的條條框框束縛他們,而是要激發出他們的內心欲望,幫助他們找到目標、幫助他們找到工作的意義。以及,讓他們能夠通過工作實現自我價值,讓他們感到有實際的成長,而不是打著成長的幌子,讓他們干著沒有價值的事。
所以并不是說95后員工沒用,這要看管理者究竟要怎么用。也并不是說95后員工不好管,這要看你到底怎么管。
希望本文,能對你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旨在分享,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