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病到一定程度千萬不要創業。”都說創業不易,但也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到這其中的艱難。九死一生的市場、千變萬化的形勢還有那難以預料的未來,所有的一切都在考驗著那些為了夢想而義無反顧的創業者們。
創業過程中,挑戰與機會并存,有成功也會面臨失敗,不是不聰明,也不是不努力,需要的是每個階段不斷思考,總結經驗。
創業6年,
我犯過的3個常識性錯誤
之所以說是“常識性錯誤”,是因為這些錯誤背后的道理看起來都太簡單了。不過,故事都是真實的,犯過的錯是血淋淋的。
1.不關注競爭對手
牛逼的公司都很喜歡這么說。亞馬遜的創始人貝索斯很多場合都半開玩笑地說:“不要關注你的競爭對手,因為他們又不給你錢。”
微信的創始人張小龍,最近在點評“子彈短信”APP的時候也說:“看了一眼截圖,還不值得我安裝體驗一下。我們將來會落后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不了解用戶,而不是因為我們不了解競爭對手。”
聽起來都特別有道理,對不對?我曾經也是這么覺得的。因為我們公司做的游戲曾經也在中國的APP暢銷榜第一待過一年。那個時候,我也從來不看競爭對手的游戲。
直到有一天,我下了一堆友商的產品體驗了一下,才大吃一驚:原來友商的產品畫面、玩法的進化程度,已經大大超過了我的想象。于是我才明白:
了解競爭對手,其實是非常好的了解用戶的途徑。而不關注競爭對手,其實是一種鴕鳥心態,把自己封閉起來,然后自我感覺良好。
用戶喜歡什么、需要什么,他們不一定有機會用自己的嘴巴告訴你。但是,他們一定會用自己的錢和時間投票。如果某個競品的市場表現好,一定說明了它在某些方面更符合用戶的需要。
關注和了解競爭對手后,初級的方法是:照抄。而高級一點的方法是:洞察用戶在使用產品背后的需求,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融入到自己的產品里。
貝索斯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其實他的公司有個“競爭情報組”(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在美國職場人脈網站LinkedIn上面一搜,可以搜到亞馬遜有很多這樣的職位在招聘。而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其他電商網站上大量購買商品,評測他們的各種服務,然后匯報給貝索斯。
2.不想花大力氣招聘關鍵人才
設想一下,公司要開展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全新業務,需要一個新的負責人。如果你是CEO,你會從已有的得力干將里提拔一個,還是從市場上招聘一個有類似經驗的人?
過去幾年,我大部分時候都選擇了前者。為什么呢?因為這樣做最輕松啊。
但最后的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團隊往往需要浪費很多時間,走很多彎路,才能最終走到正確的方向上。究其原因,對不熟悉的領域,我們常常低估了做成的難度,而又高估了學習的速度。
舉例來說,同樣是拍電影,文藝片和商業片,愛情片和動作片,動畫片和真人片,需要的導演、團隊都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我們忽視了其中的差異,非讓拍愛情片的去拍動作片,最后拍出來的有可能是愛情動作片。
3.不相信管理
這點說起來特別可笑,但確實是真事。
我在之前的公眾號中寫過:
我曾經在騰訊工作了近4年,但混的特別差。沒有帶過任何人,沒有任何管理經驗。在我離職前一年的一次考評中,我甚至被打了“C”,幾乎是勸退的意思。
我創業之初的幾個重要伙伴,也都是來自騰訊。但是因為我在騰訊的資歷比較淺,所以我找來的人,也都沒什么管理經驗。如果他們當時就知道我被打了C,估計都不會跟我一起創業。
但是好死不死,創業的第一個項目居然做成了。一堆沒有任何管理經驗的人,也能做成事,這讓我更相信了一件事:管理不重要。
一個認為管理不重要的人,會把公司做成什么樣子呢?答案就是一團糟。
1)我會對所有我看不爽的事情,甚至各種執行細節指手畫腳,美其名曰“扁平化”管理。
公司人少的時候,問題還不嚴重。可公司上了幾百人的時候,問題立刻出來了:因為我什么事情都可能管,所以很多負責人對業務缺少完整的決策權。沒了權力,責任也模糊了。
更嚴重的是,時間久了,大家都不把事情當自己的事,只把事情當成是“老板的事情”。
現在,我對扁平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可以向所有人了解情況,但是只跟少數人討論決策。
2)選擇關鍵崗位負責人時,我不看重管理經驗,只看重專業能力。
結果就是我選中的這個負責人,經常把自己累個半死,但是團隊的整體產出完全不行。
帶團隊,真的是需要經驗的。專業能力,和帶團隊能力,是兩種關聯性比較低的能力。前者是對事情的理解,而后者需要對人的理解,完全不是一回事。
3)我拒絕在公司搞績效考評和職級評估。
前面說了,因為我自己就是績效考評的受害者,所以我不想在自己的公司里搞這套。但是后來同事們不干了:他們需要來自公司的反饋,他們需要可預期、有節奏的成長反饋。
所以2017年,公司到了300人的時候,我才在同事們的壓力下,把績效考評補上。
終于有一天我明白了,如果我覺得自己的管理理念很先進、很時尚,那一定是錯覺。那只是因為公司小而已。如果公司人數多了,就應該老老實實學習大公司的做法。
管理是一門很復雜的科學,沒有足夠經驗時就想搞創新,太難了。
直線管理咨詢成立八年來,已經為包括大族激光、研祥智能、中集智能、普天新能源、泛海三江、證通電子、英威騰、新綸科技、廣電銀通、深信服、卓寶集團、東泰集團、超頻三、遠成集團、領亞集團、文化長城、烯旺科技、天長地久、固高科技、雷賽智能、易司拓、匯金科技、任子行等各行業超過200家上市公司或領導企業提供過咨詢或培訓服務,為超過100家各地區商會、行業協會、工業園區的企業提供過營銷輔導,受眾企業家超過10000人,幫助超過300000名營銷人員成長。
基于直線管理咨詢的沉淀,我們采用“咨詢改善+培訓提高+信息化落地+金融服務+資源對接”的立體服務模式,不僅給企業經營賦能,也提供資源支持。直線管理咨詢的咨詢老師們以其對企業經營的深刻理解,卓越的咨詢效果獲得客戶高度評價!八年的發展,直線管理咨詢也成為了行業內為數不多的業績增長快、綜合發展快、客戶認可度高的咨詢公司。連續多年獲得廣東省咨詢行業50強,廣東省優秀服務機構100佳等眾多榮譽。
“對每個項目高度負責,對每個客戶/學員高度負責”是直線管理咨詢的核心價值觀。正是責任下的高度承擔,由直線管理咨詢提供過咨詢或培訓的企業,100%打破了經營困境,經營能力得到明顯改善,實現了業績突破,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選擇直線,少走彎路!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旨在分享,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