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線管理咨詢的營銷顧問認為在新事物不斷出現的今天,傳播、渠道和觀念都應該不斷變化,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品牌傳播應該對品牌內涵進行充分的挖掘,增強與受眾的溝通和互動,在傳播過程中充分發揮社交媒體的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有效的進行信息傳播?
1、無梗不營銷
有效建立與消費者的溝通的橋梁
雖說傳播渠道才是將品牌信息傳遞出去的關鍵步驟,但品牌也只注重渠道建設,而忽視了內容建設,那么傳播就無法達到更好的效果。
品牌不僅僅要基于傳統渠道提供創意和營銷方案,同時還可以借助社交媒體的圈層特性來做“梗”傳播。
不管是知名的個人品牌還是企業品牌,都會有一些被用戶樂于調侃的“梗”。
從騰訊的“鵝廠”、阿里的“貓廠”、京東的“狗廠”、網易的“豬廠”,到蘋果的“賣腎梗”、三星的“爆炸梗”,華為手機的“影業梗”,這些話題總能激發網友的議論。
品牌梗就像一個無形的掛鉤,承載接地氣的品牌文化,具有可延展性與可復制性的特點,為冰冷的品牌建立有血有肉的形象,把硬廣變成與用戶情感化連接。
每當一個品牌出現什么新的動作,吃瓜群眾總會很自然將它的“梗”跟這次的故事建立聯系,讓品牌這個梗在階段時間內又流行起來。
在消費者的感知中,品牌與他們的距離是不同的,有些品牌努力的做年輕化,努力打廣告,表態度,卻掀不起什么討論度,有些品牌的動作總能吸引年輕用戶的目光。一個好的梗可以打造出獨特性與辨識度的品牌形象,這也是為什么網易、釘釘、杜蕾斯等品牌的形象在大家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原因之一,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品牌內容直接決定了消費者是不是會選擇“與你為伍”。
2、打開品牌傳播正確姿勢
用新奇有趣的梗占領消費者的眼球
除了品牌自帶的梗,互聯網隔三差五就會出現一個新梗,并在受眾中形成大量自傳播,前一秒,“淡黃長裙”的魔性旋律還在腦海盤旋;下一秒,“黑人抬棺”的動感節奏就已經讓人上頭了……
對于品牌來說,找梗不難,難的是在遍地的梗中第一時間找到適合自己品牌的那一個。而這些背后,就是看品牌有沒有網感,能不能接住或制造能引發年輕人議論的各類“梗”。
1、放低姿態,擅于自黑
信息碎片化和爆炸化,品牌想要高效觸達用戶,讓消費者在眼花繚亂的信息中找到自己,變得日益困難。
這時候如果從品牌故事或者產品功能出發,打造反差萌、戲劇性的信息,有助于更好直擊用戶。
就像前不久,在釘釘還處在“被小學生瘋狂打一星”的水深火熱里,釘釘沒有選擇一般的公關或道歉套路,而是在B站“在線求饒”。這樣接地氣的自黑讓大家看到了釘釘品牌中可愛又有趣的一面,一夜漲粉70多萬,讓網友紛紛感嘆“官方搞事,最為致命”,一波操作幫阿里在年輕人群體中賺足好感。
憑借著教科書級別的公關能力,釘釘現在已經成了“B站網紅”,人們眼中的“可愛擔當”,成功和年輕人打成了一片。
由品牌梗衍生的新內容,足以成為觀眾茶余飯后的談資,增強受眾參與的興趣。
2、用更新奇的跨界,吸引消費者目光
現代人總是熱愛新鮮的事物,尤其是新鮮的話題。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讓人感到壓抑和疲累,人們需要新鮮事物帶來的愉悅感。
如今越來越多的品牌跨界也是這個原因,馬應龍口紅、咖啡味的花露水、急支糖漿味的可樂……這些新奇有趣的跨界,總能吸引到一批好奇寶寶討論嘗試,從而助力話題的傳播。
3、結合網友腦洞,巧妙傳播品牌
還有一些品牌能夠抓住網友在社交平臺玩出來的梗,帶動品牌的傳播。
比如之前有網友開腦洞,李佳琦導航會是什么樣,在網上引發了熱議,而高德地圖抓住時機,真的邀請李佳琦參與錄制了“李佳琦語音包”,成功為APP帶去了不少的下載量。
再比如很多網友調侃kindle最適合蓋泡面,于是kindle順應話題,為產品創造新功能,在淘寶上打出“蓋Kindle,面更香。”slogan,“Kindle官方蓋章泡面蓋子”還登上微博熱搜,網友曬起 Kindle 做泡面蓋子泡泡面,讓kindle從此背上“泡面”梗。
3、順應品牌年輕化需求
做好與年輕消費者的互動
在消費多元化和娛樂化的背景下,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一方面是受眾需求的演化。品牌傳播的第一訴求是溝通消費者,因此營銷趨勢的變化必然離不開消費者的需求。如今消費圈層越來越年輕化,90 后、00后消費群體逐漸崛起。新生代的消費者已經不再滿足于傳統的灌輸式傳播,社交化、趣味性、新穎性的營銷玩法才能在社交媒體中產生話題熱度,更好地溝通年輕消費者。
另一方面是媒介形態的變化。近五年以來,品牌傳播的媒介形式演化速度可能遠遠超過了之前的十幾年,微信公眾平臺、H5、朋友圈、短視頻等新的營銷平臺或營銷方式紛紛涌現,為品牌傳播創造了更多可能。而借助新興社交媒體裂變,往往能讓品牌之間的一次互動營銷收獲不錯的傳播效果。
基于消費市場的變化,如今單向傳播的作用越來越弱,雙向甚至是多向的傳播交流,才是現在品牌營銷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組成。如今品牌營銷從制造話題、溝通消費者的路徑,轉變成了消費者先有需求、品牌回應消費者需求的路徑,這無疑是從產品層面創新的一次新嘗試。
社交時代,品牌需要到各大社交平臺與年輕人打成一片,時代審美一直在向前,品牌審美也需要不斷迭代。
傳播就是品牌針對消費者心智的一場“超限戰”。如今,年輕化交流和互動已經是各大品牌傳播的必修課,想要與年輕消費者有效溝通,關鍵就看品牌會不會玩,能不能玩出自己的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