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關注過麥當勞的人對于金桶活動:送你新年第一桶金這個活動應該都不陌生,2018年底是這么玩的,2019年又來了一場這樣的「尋親營銷」。
這場「尋親營銷」具體又是怎么玩?下面直線管理咨詢的營銷顧問帶大家了解一下麥當勞的「尋親營銷」玩法和這場營銷活動背后值得深思的營銷邏輯!
簡單來說,只要名字中帶有 “金” 或 “金” 字偏旁的消費者,憑身份證在門店購買一份金拱門桶,即可獲得一張金拱門桶免費兌換券,相當于買一送一。而姓名和 “金” 無緣的消費者也可參與活動,也有機會獲贈。
說白了就是有金沒金,都可以享受買一送一的福利。
把握「趨吉避害」心理弱點
利用第一桶金寓意營銷
任何營銷玩的都是人性,而且是人性的弱點。
無論是有沒有過創業、做生意經歷的人,都特別迷信第一桶金,這讓大家對于「第一桶金」的使用都特別重視,這恰恰體現中國消費者的深層普遍心理——趨利避兇。
而趨吉避害,其實就是人的本性弱點所在。
在2020年這個辭舊迎新的非常時期,人們這種追求好運的心理,會變得更加強烈,麥當勞正是利用「趨吉避害」的人性弱點進行營銷。
金桶好不好吃真的不重要?也重要!
麥當勞的金桶外觀看上去富麗堂皇,雖然顏值在線,但更重要的是擁有美好寓意,承載著對來年的期望和祝愿。
所以說,無論是不是真的能給自己帶來第一桶金,先吃上一桶「圖個好運」、「討點彩頭」,不失為尋求心理安慰的方式,可以獲得精神消費的滿足。
官方玩轉「金」文字梗
強化金拱門的符號心智
看到這里也許有人疑問,為什么麥當勞要發起尋「金」名字,而不是尋「麥」名字?
這背后說明了一點,麥當勞要強化自身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符號。
這還要說到麥當勞的改名史。
我們知道早在2017年的時候,麥當勞中國官宣改名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由洋氣的英文名一下子改為很有中國風的名字。符合中國人對「金」深厚的情結,也讓洋品牌形象變得更加接地氣。
然而麥當勞這個洋名字早已深入人心,麥當勞要在中國重新立起「金拱門」的招牌,其實要花不少溝通和營銷成本。
對于麥當勞而言,做好本土化營銷顯得尤其重要。
只有對品牌的新名字不斷傳播,占領中國用戶的心智,并形成深刻的記憶,才能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特定的品牌聯想。
拿金桶創意為例,在金桶活動的執行細節上,我們也能洞見麥當勞在用符號化思維來加強「金拱門」認知。
從中國姓氏文化和成語文化入手,用中國人最熟悉的元素來打品牌認知度,由此不斷強化品牌「金」字的符號,加深「金」與「金拱門」品牌名的強關聯。
品牌的本質是重復
以「生物鐘營銷」刺激消費條件反射
可能有人會疑問,去年開始麥當勞就推出「送你2019第一桶金」的回饋活動,為什么同樣的創意,麥當勞今年又要再買一次!
這是麥當勞的創意部門在偷懶嗎!?
當然不是!那是因為品牌的本質是一種重復的藝術,沒有傳播是形成不了記憶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重復傳播才能積累。
在這里就不能不提,品牌們趨之若鶩的造節,到底是在造什么?
相信大家對雙十一,雙十二,美國黑五,這些節日都不陌生吧,這些類似的節日就是品牌們,因為長年累月地重復,成功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資產。
結合「生物鐘營銷」營銷,來解釋麥當勞的金桶營銷,背后折射的營銷邏輯同樣如此:無論是品牌造節,還是包裝一個品牌活動,就是需要把簡單的事情重復做。
麥當勞今年重復去年「尋親營銷」的創意,看似毫無新意,其實就是遵循「少就是多」的廣告營銷原則:
利用重復性、延續性的創意落地,更容易刺激消費者每年在新年節點,產生消費第一桶金的反射行動,形成穩定的消費聯想。
通過年復一年地重復「送第一桶金」的創意,麥當勞也有望將其打造成自己的品牌資產。
以「買一贈一」為門店引流
本質是為優惠福利找個由頭
打折、降價、送贈品是品牌商的慣用促銷手段,但是我們要知道打折這種促銷方式,其實都已經被各大品牌商玩壞了。
單純的買一送一活動,只能引起局部忠誠消費者的關注,但難以收割更大范圍的注意力。這時候品牌商必須制造一個理由,足以打動消費者參與。
如果說買一送一是「誘之以利」的營銷策略,那么「送你新年第一桶金」的營銷玩法,就是「曉之以理」的做法。
麥當勞此舉就是給「買一贈一」,創造有趣、有噱頭的活動由頭,避免了赤裸裸的打折促銷,又成功給麥當勞金桶主打產品造勢,為麥當勞的線下門店引流。
結 語
所以說,在直線管理的營銷顧問看來,麥當勞簡單的「第一桶金」創意,其實融入了麥當勞很多的營銷思考,也讓我們看到,這波引發熱議的本土營銷創意,成功的背后總結起來離不開三點:
人性弱點把握,再加上本土洞察力和創意的重復性。當然最重要的是,麥當勞用「尋親」玩法,持續滲透金拱門的符號,做好本土化營銷的長期戰役。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旨在分享,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