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抓住“菜鳥”得先抓住“大神”
比如一些配置、一些功能,比如騎行顯示器,雷達測試的俯角、速度等都會提很詳細的建議,包括APP的觀感這些都會有詳細的建議。”田海玉說。除了技術的部分,還有情懷的部分。比如他們建議,每一輛車上都有組裝工程師的簽名,因為自行車的性能好壞跟組裝師傅的關系非常大。
然而只有尊重,自己的品質不過關,也是沒有辦法贏回尊重的。
這是對他們團隊的考驗,“我們的創始團隊十幾個人,遵循的都是精英策略,比如我們的結構設計師是原閃電的結構設計師,美工設計包括其他硬件設計、電子設計這塊是國外最好的。”田海玉介紹。
如果你還有一個良心價格就更完美了。
田海玉是供應鏈管理專家,門薩和勝寒的雙會員,曾任A股上市公司COO,精通汽車、機械、電子行業,他對整合上游資源有很清晰的思路。
“我們在運營管理或者供應鏈管理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是合適。性價比最優的企業很少,比如我們車架材料是T800的材料,那么我們可選的這類供應商本來就很少,對它的設備等相關要求以后,能夠符合這類設備要求的就更少,在符合這兩項條件下又認可我們的發展方向、愿意跟我們結成戰略聯盟的企業又更少。前期我們在選的時候花了很多精力。”田海玉說:“還好,因為這一塊是我比較專業的地方。”
因為他對上游的了解和管理效率讓他在供應鏈管理上具有優勢,讓COTLO自行車在價格上了有了絕對的優勢。T800材料的全碳自行車,價格在5000~6000元人民幣這個范圍,而在國外的市場,同類型的產品價格在20000元人民幣以上,將原本“貴族”的產品拉到了平民的價格。
其實是互聯網自行車
因為COTLO其實也不是靠“賣自行車”賺錢的,嗯,互聯網的思維。
按照他們的規劃,最終能提供的諸如雷達、保險,還有室內模擬場景以及之后還有很多種服務的可能形式,才是他們進入運動自行車這個領域的真正意圖。
為了檢驗雷達等技術在這個市場上的接納程度,COTLO新產品到國外參展,不僅市場反應熱烈,還吸引了不少行業媒體的報道。
他們接下來在國內市場依舊遵循粉絲營銷的策略。在國內,他們將與騎行俱樂部合作,已經和趕集網達成了戰略合作,將利用他們的地推力量一步步地將COTLO的產品和服務推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