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比作辦案,銷售線索就是找到最終作案者的那些蛛絲馬跡,為后期客戶跟進提供了最基礎的信息支持。然而,多達90%的銷售線索最終都流失掉了!銷售工作現在不是那么好做,而且這樣的情況在大多數公司上都可以看到,話不多說,現在直線管理咨詢的營銷顧問就帶大家來看看這樣一個案例:
【案例】某金融科技公司因部門墻和“傲慢”流失線索
A市將在九月份舉辦全國性金融峰會,市委組織部計劃在這期間組織幾場金融前沿講座,委托X市我一位大學同學的培訓機構策劃籌備,包括演講嘉賓和演講主題。大學同學就委托我幫忙找幾位金融領域的專家。
我聯系了組織過金融培訓的朋友,搜集了一些主題,其中一名專家的主題看上去很有吸引力,同學比較感興趣,打算聯系聯系看能不能邀請這位專家做分享嘉賓。可惜沒有專家的聯系方式,只知道該專家是某金融科技公司的首席金融風控專家,這家公司是一家高科技的創業公司,給金融機構提供人工智能領域的IT解決方案(典型的B2B項目式銷售類型的企業)。我只好通過公司的公開信息嘗試聯系專家。
第1回合:通過公司網站客服人員聯系
我找到了該公司的官網,官網上有在線客服,于是我和在線客服聯系,把來龍去脈跟客服解釋,并跟對方強調:“這對你們公司是個機會,在金融峰會上做演講,一旦有聽眾對你們的金融AI解決方案感興趣,有希望給你們公司帶來一些商機,希望能幫忙盡快聯系上專家。”沒想到對方回復“你發郵件吧,會有人查看的”、“我這邊是銷售,幫不到你”。
第2回合:通過公司熱線電話聯系
在線客服聯絡未果,我又嫌發mail不能很快得到響應,于是就打該公司的客服熱線,遺憾的是又吃了閉門羹,熱線人員說對外聯絡合作歸市場部管,讓我給他們市場部的公共郵箱發郵件,會有人給我回復。我擔憂地說,市場部公共郵箱會不會沒有人查看,沒有人回復。對方表示應該不會,讓我試一試。
第3回合:通過mail聯系
只剩下發郵件一條途徑了。我于是按客服人員給的郵箱地址,撰寫了一封郵件。下午3點多發的郵件,所幸晚上8點多接到了自稱該公司市場人員的來電。對方也許是加班比較晚,顯得極不耐煩,我把來龍去脈解釋一番后,該人竟然很不友好地質疑我是不是騙子,虛構這個活動來騙他們。我一聽來氣了,我說“你怎么說話的,你才騙子呢,騙子都是騙你往外掏錢,我這是掏錢請你來做演講嘉賓,騙你什么了?”對方又問“那半天課酬是多少?”我說“半天課酬是5k。”對方竟回答“半天5000,我覺得5000只能20分鐘。”我聽完生氣極了,哪有這么拽的,但考慮到受同學托,還是耐心地解釋:“這種主題演講課酬都是小錢,峰會上都是各種金融機構的頭頭,一旦有人對你們公司的解決方案感興趣,帶來幾條商機,一個項目下來幾百上千萬的,那才是大錢,好多公司都希望獲得這類上展會宣傳自己的機會呢。”對方很不耐煩的要求再發封mail提供一下我同學那家培訓機構的基本信息再說。我口頭上說好,但其實沒有再繼續下去的動力了,我跟同學講,這公司這種態度,估計不好合作,算啦,咱另找其他專家吧。
案例分析:
我們知道許多公司每年都花很多費用在廣告、網絡推廣上,例如航空公司的機上節目、機場的巨幅廣告、百度推廣等等,所有這些投入無非是為了吸引潛在顧客,形成銷售線索,加以轉化后形成企業的收入來源——線索是企業生意的來源。可惜公司斥巨資吸引來的潛在顧客,卻在“線索管理”這個漏口處被無形地白白地浪費掉了。上面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問題,第一,該公司的客服、銷售、市場人員的“商機意識”都非常淡薄,沒有一個人意識到“這對公司可能是生意機會,我應該幫助公司去促成這個機會”,任由潛在的商機白白溜走;第二,該公司的部門本位主義、部門墻非常嚴重,客服和銷售都認為線索是市場部門的事情,和自己沒有關系。
解決上述兩個案例中的線索漏出,就是實施銷售流程管理,通過線索跟蹤、商機流失回顧等機制,減少前述兩個例子中的機會損耗。
目前的營銷環境越來越復雜,特別對于TO B銷售,不再僅僅是找渠道、拼價格、講關系這么簡單了。通過銷售流程體系的加持,更容易把銷售項目運作的方法、模板、組織等整合直擊銷售問題的本質。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旨在分享,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