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短視頻博主“李子柒”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熱門人物,關于#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的話題爭議引領了一波又一波的熱度,連續“霸占”微博熱搜,甚至連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等都輪番點名表揚子柒,為什么?
但無論爭議與否,文化輸出與否,全網粉絲2000萬的李子柒更紅了,甚至可以說出圈了。
她比李佳琦走的更遠,不僅引發大眾層面的輿論探討,更走出國門,演化成一場“李子柒現象”。
在上演一出“網紅出海記”的現實大劇之外。直線管理咨詢的營銷顧問不禁思考,李子柒的神話能復制嗎?她的背后又有著怎樣的爆紅邏輯?
從農村姑娘到個人品牌的IP化
“李家有女,人稱子柒。”這是李子柒的自我介紹。
2016年短視頻創業風口興起之時,各類短視頻遍地開花,在大多數人拼段子、拼搞笑的大市場環境下,突然殺出了一匹不走尋常路的黑馬——李子柒。
李子柒像一股清流,在激烈的短視頻競爭中脫穎而出,基于對既有鄉土生活的積淀,以美食文化為主線,圍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來詮釋中國人真實且古樸的傳統生活。
從中國美食到筆墨紙硯,她總能將“上一代”的中華傳統手工信手捏來,通過對“田園牧歌”生活的詩意演繹,打造了一個別具一格的“古風”形象。
她的經歷,我們能清晰的看到一個農村姑娘逐漸將自我品牌化、IP化的過程。
借助于對古風鄉村美食文化領域的深耕,李子柒成功建立起了自身“鄉村古風生活”、“傳統美食”、“傳統文化”的身份標簽。
隨著身份標簽的逐步深化,2016年,“李子柒”、“柒”、“東方美食生活家”等都被注冊成商標。我們看到了其個人品牌化的主動意識。
2018年,在以優質視頻沉淀了兩年后,李子柒的淘寶旗艦店正式上線,開始利用自身的影響力衍生產品,進行電商轉化。
優質內容引流,強烈的知識產權意識,高端化產品路線,不斷給其個人品牌的打造加碼。
2019年11月,李子柒品牌的實體“快閃店”在北京前門大街正式開張,實現了對個人品牌化的進一步拓展。
李子柒的成功路徑描繪出了一個網紅從精準的定位,到和電商做整合,再到逐步品牌化的邏輯鏈條。
優質內容的精準化定位
以“山水田園夢”撩撥現代人心智
內容為王的時代,流量背后一定是優質內容的支撐。
李子柒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既有鄉土生活的積淀,也有14歲外出打工練就的干練風格,更有其自學成才,滴水穿石的做事耐心。
但在我看來,她的爆紅更多的是建立在對中國社會城鄉分離二元社會,并且極具流動性現狀的深刻洞察。
這一社會現狀下的都市人,對山水田園式的傳統社會慢生活充滿了渴望,但又不得不困宥當下的快節奏生活之中。
基于此,在內容層面,她以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為主線,圍繞中國農家的衣食住行進行了細致化的描摹與展現。
由此,不管演繹也好,真實也罷,她過上了所有人想要的生活。于是,都市人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看到了一個理想中田園生活。
李子柒正是借助于這樣一種記錄生活、表達自我的介質,與大眾產生深度關聯,持續加深了個人品牌的好感與記憶度。
立足于深層次的大眾情感洞察,將現代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與“現實”巧妙聯系起來,以返璞歸真治愈倦怠心靈的方式獲得了大眾的深度認同。
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正是這種對東方文化的靜默展現打開了西方世界欣賞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
雖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對寧靜致遠生活的向往卻有著共通的心智需求。
由此,她用一首首“山水田園夢”打造了一個現實版世外桃源,撩撥了現代人的心智。
團隊加持與流量扶持
雙向賦能“李子柒”IP影響力
當我們回歸內容本質,再看李子柒的視頻的時候,我們應該對視頻內容本身形成認知,像打造節目一樣經營每一個視頻。
內容要有持續性,沒有強持續性的內容輸出,很難塑造一個品牌。
一個成熟的有價值的網紅背后往往是有一定的支持系統的,像一系列像明星一樣的包裝和支撐體系,他才能紅得持續,而不是紅及一時。
“李子柒”作為移動社交媒體時代發展的產物,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商業網紅符號,也自有其網紅經濟的發展模式。
眼下的爆紅和收獲的名利,顯然不再只是她一個人的成果。
與許多人質疑的一樣,其背后的確站著一個團隊。但這顯然不能成為批判她的理由。
借助于團隊和微博搭建的平臺系統的支撐,一方面放大了李子柒田園牧歌式內容創作的特質,并且給予了內容持續性的保障;
另一方面李子柒和粉絲之間借助于流量平臺,建立了長期持續的互動性。
這些都在一步步加碼“李子柒”IP影響力。
終究,“李子柒”成為一個在資本、資源、人脈助力下,脫穎而出的成功商業案例。
總結
如今的李子柒已經跳脫了網紅的范疇,被賦予了宏大的“文化走出去”的意味。
因此,她的成功除了給予網紅的品牌化提供可借鑒的路徑之外,更大的意義還在于對中國品牌“走出去”提供的啟發。
李子柒的出海神話恰恰是找準了文化之間彼此對返璞歸真、美好生活向往的共通點。
在挖掘美食之余還有鮮明的風格特點,適當的創意和國風元素也都恰到好處地戳中了海外觀眾的興趣點。
因此,中國品牌的出海,在根植于本土文化,樹立強烈的文化自信之外。
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傳統文化之中挖掘自身品牌與文化之間的共性,理解中國傳統“清雋”的審美取向和“出世”價值追求,以海外受眾能理解的方式輸出獨具中國特色的東方審美和品牌理念。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旨在分享,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